成都人才新政3.0版要来了 587.6万人才需要什么样的成都?

成都商报 2022-01-15 02:30 大字

2021年4月24日,“蓉漂人才日”招聘现场

数据刷新,成都的人才总量已攀升至587.6万。八方英才源源不断涌入成都,人才对城市发展的支撑作用也正日益凸显。

将数据加以提炼,视角更加直观:587.6万人中包含各类重大人才计划专家3788人,累计吸引新落户的青年大学生数量接近58万。成都孕育出的人才企业,已有20余家上市,其中7家登陆了科创板。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强调要“源源不断培养造就爱国奉献、勇于创新的优秀人才,真心爱才、悉心育才、精心用才,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

总结经验,目的是面向更好的未来。

2021年9月下旬,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召开;2021年12月30日,四川省委人才工作会议召开。时隔半月,2022年1月14日,成都市委人才工作会议正式召开。

我国的人才工作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于成都而言,要全力构建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红星新闻首席记者 王垚

成都,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近年,各大城市纷纷形成了各自揽才育才的章法。连续3年获评“中国最佳引才城市”的成都,自然不例外。纵观成都的人才政策体系,从给政策给优惠的“1.0版”,到搭平台给机会的“2.0版”,再到即将出炉、优平台营生态的“3.0版”,对于想要什么样的人才,成都始终很明确。

人才落户来蓉,是在2017年成都人才新政“1.0版”推出后掀起高潮的。彼时,成都出台“人才新政12条”,率先推出“先落户后就业”、“人才安居工程”等举措,吸引了大量青年人才来蓉发展,成都荣登《财富》杂志“大学生和青年求职者吸引力城市”榜首。

2020年,成都人才新政升至“2.0版”。不再仅凭资源要素吸引人才,转变为全要素协同开发人才,先后推出“实施天府实验室全球高端人才招引计划”“打造成都特色专业群”“支持高能级平台向社会开放”等举措,为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建设筑牢战略人才力量。

而此次成都市委人才工作会议期间,成都推出《成都市人才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和《成都市建设全国创新人才高地五年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成都人才新政3.0版”也将出炉并征求意见,成都人才政策体系正式迈入“3.0时代”。

新政从直接作用于人才,转变为赋权用人主体、赋能创新平台。这意味着,成都人才战略思维从“政策引才”全面向“生态营才”转变。这一次,成都要构筑的,是从战略科学家到新职业从业者全覆盖的多层次人才政策体系。

新时代赋予了成都新的担当使命。加快建设全国创新人才高地,成为成都人才事业发展的战略目标。那么,成都最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此次人才工作会议上,成都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做优做强城市功能,提出打造一支涵盖科技领军人才、高水平工程师、高技能人才、专业城市治理和基层治理人才、乡村振兴人才等在内的人才队伍,形成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多层次人才体系。

这是对中央、省委战略部署的贯彻落实,也是在为做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提供人才支撑,确保各项事业后继有人。

人才,需要什么样的成都?

587.6万人才愿为“蓉漂”,扎根成都,可见成都引才自有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连续13年问鼎“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宜居是成都的一大优势。但要用好这一优势、放大这一优势,成都,得让人才能安居、留得下,生活过得舒适舒心。

通过实施人才安居工程,5年里,成都累计建设人才公寓9.9万套,有37个项目面向各类人才启动租售。成都还将加快健全人才安居服务体系,全面推行“先安居后就业”制度。

承载众多创新平台,这是成都的另一大重要优势。平台,意味着机会与土壤。当前,成都正加快建设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打造的各类创新平台,正是在为各类人才栽好栖息的“梧桐树”。

比如,高能级创新平台——成都高水平建设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聚集了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等大科学装置、生物治疗等1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落地建设,成都超算中心纳入国家超算中心序列。此外,成都还全面启动天府实验室建设,建成了126个国家级创新平台。这些平台,正面向海内外加速汇聚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再如,创新创业孵化平台。成都在产业功能区核心区域建设超880万平方米高品质科创空间,引入研发机构和创业载体310家。还有校地院企协同创新平台,成都与21家高校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引进校地协同创新平台80余个。

成都引才,创新平台的优势作用有多大?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副院长刘毅给出的数字直观且有说服力:目前该院在蓉共有全职员工约300人,其中25%是清华校友,20%有海外留学背景,80%是硕士博士,平均年龄32岁。过去5年,该院共承接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项目近500项,总金额约3亿元;孵化出成果转化公司13家,其中1家瞪羚企业、5家高新企业,总估值超过30亿元。

有机会、有平台,能够承载人才创新——人才需要的,是这样的成都。而成都进一步要做的,是激活人才的创新动力,营造宽松的环境,创造舒适的生活,提供高效的服务;是将人才精准嵌入城市发展图景中,让平台与人才共发展、共成长;是让“成都需要的人才”与“人才需要的成都”精准适配,同频共振。“成都人才新政3.0版”的政策指向,正是如此。

未来的成都,要人才济济,更要人尽其才,让人与城相互成就——成就更大的幸福与更好的未来!

新闻推荐

突出优势互补 深化交流协作 携手走出一条更加宽广的校地合作新路

上接01版施小琳说,站位新阶段,希望联手推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合作开展前瞻性、战略性、前沿性基础研究,加快突破一批重大科技...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