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个轨道项目在建 千条“回家的路”铺展
上接01版
以绿意装点城市,街头巷末尽显蓉城浪漫。目前,成都已高质量建成公园城市示范街区35个、锦江公园子街巷95条,这些集中塑造具备公园城市特色的城市空间都已对外开放。
放眼家门口,“15分钟健身圈”带来更便利。去年,成都市累计新建、改造提升社区运动角70个;依托现有社区(小区)广场绿地、公园绿道、街头转角、建筑物屋顶等闲置或低效利用的公共空间载体,打造供社区居民园艺观赏、自然教育、文化交流、社会交往的社区花园50个。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已新建“回家的路(上班的路)”社区绿道1005条,依托公园绿道全年组织“公园城市荟”系列活动1100场,并举办“2021年成都公园城市国际花园季暨第四届北林国际花园建造周”“金角银边景观设计大赛”等竞赛活动,和“点亮锦江”“年宵花节”“游绿道公园·品时令佳果”“花惠万家”等惠民活动。
看教育助学
新增学位10.3万多个
“从家到学校走路不到10分钟。”家住金牛区九里堤街道的市民陈羽的儿子按照户籍适龄儿童入学政策,顺利入读家门口的锦西外国语实验小学。根据儿子上了一学期后的反馈,陈羽很满意这所“家门口的好学校”,“听之前的那些家长说,为了娃娃上个好学校到处咨询到处跑,我们现在就近就能读到这么好的学校真幸福。”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面对老百姓对教育多样化、优质化的新期待,成都深入推动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容”,把发力点转向“全域优质”“高位均衡”,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80所,增加学位10.3万余个。
同时,成都大力推进公办初中强校工程,专家每月到强校工程实验校开展学科视导,指导各校组建由校内骨干教师担任组长的学科备课组,省级示范高中指标到校生分配向初中强校工程实验校倾斜,有力提升了68所学校的办学水平。
据了解,成都目前已对公办中职学校成都籍学生及非成都籍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住宿费,对民办中职学校符合免费条件的学生给予住宿费补助;对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城乡低保家庭学生及特困供养人员中的优秀非住宿学生给予助学补助,小学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每生每年1250元,实现应助尽助,资助金额共527.74万元。
看文体惠民
举办300余场“非遗在社区”活动
把每一个基层文化设施和每一个文化广场变成一个宣传站、一个报名点、一个群众舞台。……“成都文化四季风”系列群众文化活动不限年龄、职业、性别,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院校及广大群众均可报名参加。该活动在8小时外和双休日时段组织开展系列培训活动,全免费对群众开放。
擦亮蓉城文化品牌,在歌舞声中、在群众期盼中,成都已举行“成都文化四季风”市级集中示范活动12场、区(市)县级示范活动183场。“乐动蓉城”月末惠民音乐会已完成《“红色记忆”民族管弦音乐会》等音乐厅驻场音乐会12场,完成康禧社区小型音乐会巡演等进社区、学校巡演20场。
精神文化建设,带来娱乐与自信的“双丰收”。在300余场“非遗在社区”活动中,邀请传承人500余人,涉及非遗项目近300个,近15万人近距离感受到“非遗”的魅力。此外,各区(市)县还按照资源整合、共建共享的原则对现有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进行了“亲民化”改造,使46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更美更实用。
便民惠民举措不断,带来更多“安居乐业”的归属感。记者获悉,去年,成都共有25个社区(村)法律之家、48个示范调解室建成并投入使用。社区(村)法律之家、法治文化设施已常态化开展法治宣传实践活动,示范调解室累计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2768件,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
本报记者 李菲菲
新闻推荐
110岁省图携手103岁实小 馆校合作: 以“阅读”服务“双减”
1月7日,“阅无限·向未来”四川省图书馆、成都市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实小”)馆校合作启动仪式在省图书馆举行。双方将发力“...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