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1050年后“重生”复雕《开宝藏》回成都 捐赠仪式昨日在四川省图书馆举行

华西都市报 2021-12-29 02:45 大字

捐赠仪式昨日在四川省图书馆举行 文史专家谭继和在捐赠仪式上讲话。

“开宝四年,也就是公元971年,这是一个应该牢牢记住的年号。”12月28日,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杰出研究员、省政府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省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的声音飘荡在四川省图书馆的会场中。这里正在举行着一场与文化有关的重要活动,众多学者汇集于此,只为见证珍贵古籍的回归,当日,“复雕《开宝藏》捐赠仪式暨学术座谈会”在四川省图书馆举行。

在众人的见证下,这部于北宋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年)开印的首部中国佛经总集,在历经1050年的岁月浮沉后,以“重生”形式,回到了它的诞生地——唐宋雕版印刷发源地和中心成都。

刊刻于成都的首部中国佛经总集

1050年后“重生”回成都

《开宝藏》,是中国第一部官印佛教经典总集,于北宋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年)在成都刻板开印。而2021年,是这套大藏经在成都开印的1050年。

将时针拨回一千多年前,宋太祖赵匡胤于开宝四年(971年),令内侍官高品、张从信到成都主持刻经大业,历时12年,于宋太宗赵光义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刻成13万张板片,全藏收书1076部(一说1085部),为卷5048卷,分装480帙。因始刻于开宝时,后世遂称《宋开宝刊蜀本大藏经》,亦称为《开宝藏》。

《开宝藏》刊刻于成都,具有重要的历史原因和文化因缘。成都以及蜀地富庶的物质基础、浓厚的文化氛围、发达的印刷事业和悠久的藏书传统,是促成这一壮举付诸实施的重要因素。

只是到了20世纪,这部大藏几乎散佚殆尽,在全世界范围内,单卷较为完整者仅剩12件。2018年,苏州弘化社慈善基金会对《开宝藏》现存于世的残卷全力搜索,复雕木刻成版,共237块雕版506面。沧海桑田后,苏州弘化社慈善基金会重刻《开宝藏》,鉴于历史文化名城成都作为开宝藏的文化地标的特殊渊源,该基金会决定将复雕经版,悉数捐赠给成都的文化机构和宗教单位。

在活动现场,该基金会向成都文殊院捐赠了精美的复雕《开宝藏》经版;向四川省图书馆、成都图书馆、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四川历史研究院、西南民族大学图书馆捐赠《开宝藏》经书;并向龙泉石经寺、成都昭觉寺、成都大慈寺等寺院捐赠了《开宝藏》经书。

文殊院将建空林博物馆

展陈院藏珍品

在捐赠仪式之后,来自川内知名文化学者也围绕《开宝藏》的“回归”,举行了学术座谈会。会上,谭继和特别谈到了开宝四年这一年份的特殊性,因为其“是中华文化历史记忆中一个标志性编号”。

“首先要指出的是,《宋开宝刊蜀本大藏经》作为首部雕版印行的汉文佛教经典总集,诞生于其时天下雕版印刷业中心的蜀地成都,可谓实至名归。”现场,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中国先秦史研究会副会长彭邦本说到了这一点,其也表示至迟从新石器时代宝墩文化和三星堆-金沙文化以来,蜀地文化、文明形成了兼容并包的历史传统。

如今,《开宝藏》复刻雕版及经书重新回到了它的诞生地——成都。据了解,精美的《开宝藏》复刻雕版,今后或将在成都文殊院打造的空林博物馆内展出。空林博物馆目前正在规划建设中,是集保护、展示、研究和交流为一体并面向社会免费开放的现代化、公益性博物馆。建成后,将展示文殊院珍藏的佛教文物精品和历代名人字画,届时,游客将有幸目睹《开宝藏》复刻雕版、张大千书画、康熙亲笔书画、发绣观音像等珍贵文物。此外,《开宝藏》复刻经书可在四川省图书馆、成都图书馆等处阅览。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新闻推荐

元宇宙未到 虚拟偶像先火 资本押注、粉丝暴涨、烧钱不止 虚拟偶像是讲故事还是真未来

2021年,随着元宇宙概念火热,虚拟偶像赛道率先热闹。粉丝暴涨、资本涌入,虚拟偶像正成为新风口。赛道玩家们加速布局虚拟偶像...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