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人王著 帝王书法之师
《淳化阁帖》每卷之首标题,据推测为王著书写
唐林/文
王著,字知微,益州华阳(今四川成都市)人,北宋著名书法家、诗人。父亲王贲,曾官雅州刺史。王著后蜀时举明经(考儒家经典)及第,历任平泉县(今四川简阳市境)、百丈县(今雅安名山县境)、永康县(今成都崇州市境)等县主簿。入宋后,历任隆平县(河北省隆尧县)主簿、卫尉寺丞、史馆祗应、著作左郎、翰林侍读,迁左拾遗,官至殿中侍御史。宋太宗酷爱书法,即位后募求善书者,“首得蜀人王著,以为翰林侍书”。宋淳化三年(992年),王著奉敕选刻《淳化阁帖》。
皇帝学书的好老师
王著是宋太宗时期(976年—997年)翰林侍书,这是一个书法职官,其职责主要是陪皇帝学习书法,并进行指导。此有先例。在唐代,曾任太子太保、创“柳体”书的柳公权(778年-865年)就做过唐穆宗李恒(795年—824年)的翰林侍书。
唐末五代战乱,文化事业衰败,书法艺术亦呈倒退之势。宋初,由于宋太宗赵光义本人酷爱书法,设立御书院,招募善书者以充翰林,更经常与御书院书家研究讨论书法。
关于王著教帝学书,见于欧阳修、王辟之《归田录·渑水燕谈录》“王著善规”条目:“太宗朝,有王著学右军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帝听政之余,留心笔札,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益刻意临学。又以问著,对如初。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这段文字的大概意思是:宋太宗在朝时,有一个叫王著的人学习王右军(王羲之)的书法,学得非常到家,在翰林院任侍书一职。太宗皇帝在料理政务之余很注意学习书法,曾经多次派内侍拿了自己的书法作品给王著看,但王著总认为仍不够完美,于是太宗就更加用心临写起来。后来宋太宗又拿写的字请教王著,王著还是像以前一样回答。有人询问王著用意何在,王著说:“皇上的书法本来就足够好了,但是如果我很快就称赞他写得好,就怕皇上不肯再用心学书了。”此后,宋太宗的书法精妙绝伦,超过了前人,世人认为这是受了王著劝勉的结果。这就是中国书法史上著名的“王著教帝学书”故事。
宋初书法人才主要有3个来源:一为南唐系,徐铉、徐揩等;二为西蜀系,李建中、王著等;三为吴越系,钱惟治、钱惟演等。当时四川书法在全国具有较高的地位。
普及书法艺术的大工程
除了当皇帝的书法老师,王著一生中最出彩的事件是宋淳化三年(992年),奉宋太宗之命主持编订《淳化阁帖》。
北宋统一以后,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927年-976年)对书法并未给予重视,更没有像唐代那样采取各种措施,因此一些士大夫也就漠然对待。到了宋代第二个皇帝宋太宗赵光义(939年-997年)时,他留意书法翰墨,拿出内府所藏历代墨迹,包括古先帝王名贤墨迹,命侍书王著主持,标明法帖,整理汇集临摹,拓印成册。由于此事发生于淳化年间,所以称作《淳化阁帖》,又名《淳化秘阁法帖》,简称《阁帖》。最初,《淳化阁帖》刻于枣木板上,宋太宗将拓成的阁帖赏赐近臣。北宋仁宗庆历年间,宫中意外失火,《淳化阁帖》的枣木原版焚毁殆尽。
据宋汪逵《淳化阁帖辨记》记载,当时用板184块,共刻2287行,所收书迹从上古至唐止,共10卷。第一卷为历代帝王法帖,自汉章帝至陈朝永阳王书50贴;卷二至卷四为历代名臣法帖,收汉至唐名臣书114帖;卷五为诸家古法帖,从上古卷颉至唐人书23帖;卷六至卷八为东晋王羲之书160帖;卷九、卷十为东晋王献之书73帖,计103人,420件作品。它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所谓法帖,就是将古代著名书法家的墨迹经双钩描摹后,刻在石板或木板上,再拓印装订成帖。
《淳化阁帖》被后世誉为“中国法帖之冠”和“丛帖始祖”,因为它较多、较好地集中保存并传播了古代许多名家法帖,特别是“二王”书,其问世开启了刻贴之风。刻帖的出现,改变了书法师徒授受的自然传承,使得学人能够师法经典,直取古人,进而使以“二王”为代表的审美风尚成为书坛的主流,形成了宋元明清绵延千年的帖学。同时,它是中国有史以来影响最大的一次书法艺术普及运动,壮大了书法爱好者的队伍,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不过,由于王著自身学识修养的缺陷,此帖有诸多编纂和摹刻诸方面的缺憾,但不管怎样,《阁帖》的伟大历史功绩无可否认。据《国宝档案》介绍,2003年,上海博物馆斥资450万美元购藏《阁帖》(最善本)四卷,170贴,是国宝级文物。
不留书迹 名垂书史
时光过去千年,迄今为止尚未发现王著留款的作品,包括墨迹、摹本或刻本。因此,只能依靠文献史料来了解王著的书法成就与墨迹之大概。
王著善书法,笔迹甚媚,颇有家法,精楷书、行草和隶书,善草隶,宋初独步一时。他曾经学习王右军的书法,深得右军法则,擅长以草书写大字,即所谓的“飞白”,宋太宗等多位北宋皇帝都喜好“飞白”。《书史会要》《书录》《书法正传》等史书有褒奖之评论,如“笔法圆劲,不减徐浩”“极为遒劲”等。值得注意的是,黄庭坚记载了王著完书摹写《乐毅论》、补全智永《千字文》之事,这是有关王著书学贡献的重要事迹。
王著有《草书千字文》,此帖曾为嘉兴项氏和清宫收藏,但在近代被毁,只留下了北宋书法大师周越的跋文。通过周越跋文可以窥知王著书法风格:“著书虽丰妍熟,终惭疏慢。及是御前,莫逞下笔。著本临学右军行法,而后浸成院体,今之书诏,盖著之源流”,由此可知,王著的行书应和《集王圣教序》接近,特点是体势“丰妍”,用笔“圆熟”,这和宋初院体书法的体貌特征一致,也与宋太宗书法风格,特别是行草书风格相近。
根据《四川美术史》研究,王著书迹见于著录的有:临《兰亭序》《乐毅论》,补永禅师周散骑《千字》《草书千字文》《宋王著书杜诗卷》《雩县草堂寺题名》《定会禅师碑阴》。只可惜这些书迹一件也没有流传下来。
据专家考证,现存王著书迹最为可靠的是《淳化阁帖》中每帖题签的小楷标题和每卷尾的篆书跋,其依据是元代陶宗仪《南田辍梗录》所称:“阁帖于各卷尾篆书题云‘淳化三年壬辰岁十一月六日奉圣旨摹勒上石,此侍书王著笔也。’”
作为书法家,宋代成都人王著于书法的最大贡献不是他的书法如何,也不是他当过宋太宗的翰林侍书,而是他编订《淳化阁帖》的历史性贡献和刊刻大型丛帖的开创性功绩,使得他的名字永远镌刻于中国书法史上。
(作者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四川美术史》作者)
新闻推荐
高厦林立间隐藏生态之美 城市“微森林” 为成都增加人均绿地面积10平方米
天府绿道环城生态公园,由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桂溪生态公园、青龙湖湿地公园等已建或在建的自然公园、绿道系统,与...
简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简阳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