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猪“白+黑”双擎驱动擦亮“金字招牌”

四川农村日报 2020-10-16 06:18 大字

□实习记者 杜铠兵

据农业农村部10月10日消息,全国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均恢复到正常年份80%以上的水平,生猪产业发展稳步前行。川猪作为四川省“10+3”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关乎老百姓的“菜篮子”。在外种猪大行其道的背景下,本土猪种选育和开发利用显得尤为重要。10月12日,记者从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养猪研究所获悉,四川省优秀地方猪种选育取得重大进展。

国内第一个父本新品种猪业“芯片”即将问世

“从生产性能来讲,无论是增重速度、饲料转化率、瘦肉率,它完全能与外种猪相当,肉质跟外种猪相比还要更胜一筹!”说到这个自主培育的全新的土猪父本新品种“华芯豚”,四川畜科院养猪研究所所长吕学斌十分自豪。目前,该品种正在进行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的审定流程,有望在今年12月问世。

在猪杂交亲本选择中,要求父本具备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肉质好、适应力强等特征,而具备这些条件的通常是高度培养的外种猪,我国地方猪种多用作母本。据了解,在目前的生猪养殖过程中,使用的90%以上的仔猪都是外种猪的后代。

“华芯豚”以四川地方猪种为素材,利用外种猪血缘进行培育,生产性能和肉质都十分突出。此外,该猪种突破了黑猪杂交过程中毛色分离的问题,使毛色呈现为稳定统一的亮黑色。“华芯豚”的问世,将有效突破地方猪种父本匮乏的空白。

“科研要走在生产前面。”吕学斌认为,此前地方猪种在生产性能上落后于外种猪,但在肉质和口感上却有明显的优势。培育优良地方猪种对地方猪种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摆脱“洋种依赖”,促进猪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如同“芯片”一样重要。

“白+黑”双擎驱动优质黑猪要达30%

四川地方猪种遗传资源丰富,有成华猪、内江猪、雅南猪、丫杈猪、青裕猪、凉山猪、藏猪等特色品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本地猪种在外种猪的挤占下规模逐渐萎缩,市场份额仅占5%左右,部分猪种已处于濒危状态。如何保护和使用好这些资源,关乎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也是实现种业安全的根本性保障。

为解决地方猪种保护与利用问题,省农业农村厅与省畜科院制定了《川猪产业振兴工作推进方案》,为进一步擦亮川猪“金字招牌”指明了方向。方案明确要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类猪种资源,实施“3 + 7”的“黑(30%优质黑猪)白(70%外种白猪)双擎”驱动模式,计划到2025 年出栏风味黑猪2000万头,占比30%,实现优质风味黑猪年产值180亿元的目标。

据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顾以韧介绍,四川省在地方猪种保护和选育上集中发力,大力开展注重资源评价利用工作,培育推广了川藏黑猪、丫杈猪、青峪猪等一系列优质猪种。其中,顾以韧领衔的《四川地方猪种遗传资源评价与利用》项目获得2020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不能为了保护而保护。”吕学斌告诉记者,在保护基础上进行品种选育和推广,有利于优质黑猪走向市场,更好地服务广大养殖户和川猪振兴事业。为此,省畜科院大力推动育种平台建设,通过保护场、种公猪站、分子育种中心等平台,加强保护和利用,建立场间遗传联系,实现全省联合育种。日前,四川省畜科院种公猪站和种猪性能测定中心以及简阳的种猪育种科研基地已启动运行。

新闻推荐

武汉合并鄂州 还有多远?

深圳扩容悬而未决,武汉扩容已箭在弦上。近日,武汉市发改委针对湖北省政协提案作出回复,其中提到“鄂州并入武汉属国家重大行...

简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简阳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