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蜂人张金海、张飞:“追逐”百花 酿出甜蜜生活

皖北晨刊 2020-06-17 16:24 大字

“过上小康生活,我理解的是,就像吃了咱的蜜一样甜!”6月2日中午,35岁的张飞回到位于宿城纺织路试验田的养蜂帐篷内,等待收获冬青蜜。帐篷不大,内有一床一桌;帐篷外,数十个蜂箱整齐排列,蜜蜂飞舞。

养蜂是件苦差事,养蜂人似工蜂般勤劳,方能致富。张飞生于养蜂家庭,其父亲张金海也是一名养蜂人。张金海常年在外奔波,“追逐”百花。从贫穷到小康,从挖野菜到熬上小米粥,从火车铁皮运输到汽运高速直达。两代养蜂人,见证了社会进步,收获了生活甜蜜。

“阳历一二月,云南,油菜。三月,四川,油菜。四月,宿州,油菜。五六月,苏北,洋槐;山东,枣花。七月,东三省,椴树花。八月,东三省,向日葵,荞麦花。十月初,回云南。”一年四季,张金海在全国四处跑,只为赶上花期。这种生活,已成常态。

1973年,凭借一身闯劲,20岁出头的张金海坐上南下的轮船,首次为养蜂远行。到达养蜂地点,张金海急忙打开蜂箱,让成群结队的蜜蜂飞出来。“有了蜜蜂,不愁以后的好日子了!”看着蜜蜂辛勤劳作、奔向花海,张金海开心地笑了。

成家后,张金海带着妻子出行,夫妻二人首选的交通工具是铁皮火车。按照当时规定,货物与人应分开运输。在四川,因气候变化,张金海放出的蜜蜂没有“收成”,夫妻身无分文,蜜蜂随时可能饿死。于是,二人决定“转战”新疆乌鲁木齐。抵达新疆后,张金海将帐篷中值钱的物品卖掉,换来几十斤白糖放进蜂箱,让蜜蜂进食。这一次,张金海的蜂蜜产量远高于其他同行。他收获了新疆蜜,又得到了新疆花粉。蜂蜜卖钱后,张金海偿还了同行垫付的运输费,也赚足了赶往下个场地的路费。

1985年,儿子张飞出生在四川简阳的养蜂帐篷里。当地村民看张家不易,纷纷前来周济,或送一捧米,或提一壶浆,或有意收养张飞。见此情形,张金海为张飞取小名叫“朋援”,有“朋友援助”之意。

“从小跟随父亲养蜂,品味到劳动的快乐,决心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张飞说,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养蜂人不用远途奔波;国家扶持养蜂产业,运蜂箱借助高速运输,省时省力。与此同时,品质好的蜂蜜也能卖上好价。因货真价实,每到一处,张家的蜂蜜多不愁销路。

蜜成自带百花香。张金海、张飞父子俩用辛勤的劳动酿出甜蜜的琼浆,继续奔忙在幸福之路上。记者俞鑫

新闻推荐

中行四川省分行:“一抗两稳”出实招 稳定外贸外资“基本盘”

中行四川省分行:“一抗两稳”出实招稳定外贸外资“基本盘”“抗疫情、稳外资、稳外贸”乐山市政银企对接会现场搭设了...

简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简阳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