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市社会福利院升级养老服务 “暖爱相伴”项目满足老人个性化需求
教老人做手指操。□本报记者郭菁
随着养老服务体系逐渐完善,各地养老机构的服务内容由单一的生活照料逐步向家政服务、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方面延伸。
养老内容丰富,如何“养”得更滋润?
资阳市社会福利院有着丰富的养老服务工作经验,依托自身优势和专业团队开发了“暖爱相伴”项目,旨在既服务好全院老人,又瞄准老人的个性化需求,让老有所“依”“养”“医”的内容更精准。近年来,该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暖爱相伴”项目有何独到之处?4月10日早晨7时许,记者在市社会福利院食堂看到,老人正吃着早饭,早餐有稀饭、包子、馒头、鸡蛋等。
“一日三餐根据老人的需求,每天不重样,换着花样吃。”工作人员介绍:“吃不吃食堂都自愿,有的老人享受下厨,院内有专供老人享受烹饪时光的厨房。”
据了解,目前市社会福利院住有近500名老人,按身体状况分为自理、半自理、无法自理三种,不同类别依据需求服务内容不尽相同。而“暖爱相伴”项目是将老人的“差异化”由类别细分到个体,在”精准”上做足文章,让每位老人享受属于自己的特别养老生活。
苏婆婆曾是简阳某学校校长,今年76岁的她患有阿尔兹海默综合症。阿尔兹海默综合症是一种发生于老年期的以进行性认知障碍和记忆力损害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性疾病。随着病症加重,苏婆婆总是忘记自己是谁、贴身照顾她的护士叫什么……
在苏婆婆房间柜子里,保存着不少关于她以前从教学校的照片,老的照片是苏婆婆从家里带来的,新的照片是市社会福利院的医生、护士们帮忙拍摄的。
虽然苏婆婆经常记不起当天干了些什么,但只要护士拿出老照片,她便打开话匣子,把老照片里的故事娓娓道来。
苏婆婆虽然已退休20多年,但她最挂念的还是学校。在“暖爱相伴”项目服务中,医护人员通过加强和学校的联系,不断帮助苏婆婆加深对学校的记忆,让学校的故事多陪伴这位患阿尔兹海默综合症的老人一天,让这位“老校长”多快乐一天。
在满足了吃、穿、住、行这些基本需求后,找准老人需求的“点”,才能带给老人更多的幸福感,通过“精准”服务增加精神上的获得感,突出每个老人的“个性”,是“暖爱相伴”项目十分重要的内容。
“暖爱相伴”项目包含若干关键词:“一对一”陪护、老人思想引导、老人纠纷处理、慢性疾病的护理等。相对于普通的福利院养老模式,该项目投入了更多人力、物力,聚焦老人的个体“差异化”。
“我院养老服务覆盖面越来越广,内容越来越成熟,这种情况下,养老服务质量要提档升级,就得往‘精准’方向发展。”市社会福利院社工室主任刘秀英说:“福利院里不愁吃穿,老人要的是满足个性需求。如何做?这需要医护团队一起科学分析、具体策划。”
记者看到,刘秀英办公室电脑的台账里,记录着本院老人入院以来的日常情况。
这些情况经过梳理、分类和数据分析以后,形成了每个老人独具特色的“分析结论”。如:刘婆婆喝水要求开水凉开水1比1冲调,陈婆婆不喜欢别人帮忙洗杯子……这些经过观察收集后形成的结论,将在“暖爱相伴”项目中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该院社工室还在网上发动志愿者参与到“暖爱相伴”项目中,让社会上更多的“暖流”汇入市社会福利院,让老人感受更多的社会关爱。
新闻推荐
凤头蜂鹰松雀鹰猛禽飞翔高度很高,但眼尖的爱好者依然能发现它们的踪迹。4月9日,众多观鸟爱好者在龙泉山仰望天空寻找猛禽。...
简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简阳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