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零”守护城市地下迷宫

四川工人日报 2020-02-20 15:28 大字

刘彦琴和同事在地下管廊开展验收

成都的地下有一座迷宫,这座迷宫四通八达,总长约581公里,而这座迷宫的主人就是为这座城市输送电能的电缆。刘彦琴和同事们作为这座迷宫的看门女匠,任务就是每日穿梭其间,守护着迷宫的主人,为它号脉、治病。

刘彦琴常说自己是一名“地下电力医生”,如何在特殊时期抓好安全生产的同时,打好防控阻击战,她可是下了苦功夫。

刻不容缓 零延误

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刘彦琴及所在的国网成都供电公司电缆运检中心按照上级安排,实行轮值排班。但眼下有个异常紧急的工作——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专线验收。此次验收的机场专线是为该机场供电的唯一电源点,双回线路全长37.56公里,敷设方式为浅沟、排管、方涵、综合管廊,位于简阳市空港新城。路程远、线路长、接头多、通道环境复杂,几个“拦路虎”极大制约了工作的开展。眼看离投运时间越来越近,而机场专线的验收工作又是送电前的最后一关。“我们工作不做完,天府国际机场就不能送电。”刘彦琴说,这是民生工程,绝不能因自身影响按期送电。

2月1日,刘彦琴第一时间与基建单位联系,敲定配合试验方案、成立专项验收小组、细化标准化验收卡。2月2日复工第一天,她就跟同事们赶到了验收现场。

全副武装 零感染

此次电缆验收本来只是一项比较紧急的任务,但在当前却多了一份风险。除了保质保量完成验收任务,还必须保证每位员工“零感染”。

机场专线隧道位于2.5米左右的地下,工作空间是大约1.5×1.7米的隧道,大家都只能佝着身子在里面工作,且隧道修建处于收尾阶段,还没有通电、没有手机信号,甚至还有部分隧道积水。含氧量低,空气潮湿、污浊,这里是细菌、病毒滋生的温床。环境恶劣,就要做好百分之百的防护。

消毒、通风、戴口罩,这是刘彦琴每天挂在嘴边的“三道防线”。“开工前都要测量体温,超过37.3℃者严禁进入工作区域。”刘彦琴深知工作重要,安全更重要。一到现场就叮嘱先把工作接头处附近井盖全部打开,通风30分钟,气体检测仪测试合格后才能进入。工作期间要全程戴好口罩。她希望保质保量验收工作的同时,更希望每位组员都能用健康身体挺过这段艰难时期。

精益求精 零缺陷

76段78组接头与终端,这是刘彦琴遇到的单条线路长度最长、可靠性要求最高的线路。这次验收要完成78个接地箱的拆装,仅螺丝就有1872颗;先后进行了100多次耐压试验。

为保证不遗漏、不出错,刘彦琴提前跟同事做好了标准化验收卡,一个接头对应一张验收卡,完成一个,双方立刻签字确认;拆装完一个接地箱,马上拍一组前后对比照片留存,确保所有的工作都在现场完成。机场专线距离单位有一个半小时的车程,为了不耽误工作,组员们中午就吃自热米饭和方便面,蹲在地上或趴在车盖上就是一顿。通过整整6天全力以赴地验收,刘彦琴和同事们共发现并处理7段护层试验不合格缺陷,确保机场专线“零缺陷”投运。

新闻推荐

“迷路爸爸”写下驻村一线防疫日记

肖天在防疫一线作为简阳一名扶贫驻村干部,从正月初七返岗第一天,肖天便开始把自己的防疫工作以日记形式记录下来,或大或...

简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简阳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