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瓦房到楼房,我家的安居梦
我家明亮的新房。 破败的老房。
我家的住房记忆虽然有些苦涩辛酸,但也包含了温馨幸福。住房的变化,记录了几十年来西昌的发展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和西昌由县建市后,带来的生活质量提高,使我们这些离退休人员如今享受着温馨富裕的幸福晚年生活。
1975年,我们“李家院子”连着住了十来家,有几十口人。我家是其中一户,我父亲是国家开展三线建设时,从老家简阳来西昌支援建设的,属于“上门女婿”。
我们小的时候,兄妹5人挤在大床上,我给他们讲电影《红色娘子军》中洪长青的英雄故事,讲语文课本上小英雄雨来的故事,期间,四妹给我们分一小坨红糖,这是我至今60多年记忆中,最美味最可口最怀恋的零食。
突然六妹说:“三哥!屋顶上,你看下雨喽。”
我们抬起头一看,糊了报纸但已经发黑的屋顶在滴水。在另一张用木板在石头上做成的小床上,生病的外公被滴下的雨水打湿了头发,他在痛苦地呻吟。我起床用衣袖擦干外公的脸和打湿的头发,然后找了一个小木盆接雨水。傍晚,大姐、二哥、爹、妈、外婆带着一身雨水回家来,这时屋里已没有一块干燥地。
晚上9点过,夜饭没有吃上,瞌睡来了,床上被屋顶漏下的雨水浸湿,没有干谷草和被子可换,小的几个只好躺在湿漉漉的床上合衣而睡。
1978年,家里爸妈、大哥、大姐都上班了,单位分了两小间青砖瓦房。
青砖瓦房,不怕风吹雨淋,但冬季寒冷的风透过瓦片缝,穿过屋顶的椽子,像住在“冰窖”里,冷得手、耳朵都生冻疮,脚底板起裂口,走路痛得钻心。
1981年,我高中毕业参加工作,每月能拿到56.5元工资。有一天爸妈来单位宿舍告诉我,家里的房子地面下沉,墙体裂缝,修屋青砖有的没有烧透,导致瓦房漏风漏雨。无可奈何,只好找到大姐、二哥和我,把存下的钱拿回家去先维修房子。我思考再三,像心头割肉一般,把自己辛苦攒的1123元钱拿出来。这破烂的青砖房,父母一住就是二十多年,一直到过世。一想到父母住了几十年的破房子,没有穿过几件新衣服,没有吃过几餐好饭菜,等过上好日子,俩老又离开了人世,我就心痛。
2009年,我所在的企业,在西昌市修建了“经济适用房”。我和妻子都是在册在岗的双职工,打分评上了购房人员名单,圆了三代职工在城里的“住房”梦。
西昌是一个好地方,一年四季阳光充足,冬暖夏凉,是春天栖息的城市,宜人居住的地方。
“家”的记忆,就是西昌市几十年来发展变化的最好证明。
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把梦想的事全变成了现实。现在,位于西昌胜利路的这个新家,让退休之后的我,过上了幸福生活,享受到了国家富强后的“社会红利”,实现了几辈人的安居梦。
文/图蒋元顺
新闻推荐
招聘会现场四川经济日报讯(记者汤斌文/图)9月23日,记者从简阳市退役军人事务管理局获悉,为畅通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渠道,提升工作...
简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简阳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