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王庙正街 “成都街娃儿”的乐园
龙王庙正街上飞驰的“街娃儿”。
龙王庙正街上正在玩“石头剪刀布”的孩子。
龙王庙正街上放学的孩子们。
看似杂乱的店铺,蕴含着熟稔的人际关系学。
一只猫咪钻进了街边的篾席。
龙王庙正街旁的四合院。
龙王庙正街片区街道示意图。
俯瞰龙王庙正街。
□冯晖 文/图
“街娃儿”是成都方言词汇,多指生长在街头的孩子。街道是他们最主要的生存空间,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和重要的人生经历都与街头相关,街头是街娃儿们平凡生活的快乐源泉。
街娃儿不等同于街头混混。总体来讲,街娃儿积极乐观,性格开朗随和,往往带有几分幽默感,时常的打闹和偶尔的恶作剧也是为了找些乐子,给生活增添些色彩。或者说,这是一种带有主动出击意味和积极参与意识的社交形式,是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独特方式。他们没有街头混混的暴力倾向和社会危害性,是我记忆中这座城市的孩子们最有代表性的成长方式。
壹
街头
是娃娃们的免费幼儿园
探究街娃儿的产生和发展,自然会涉及街头空间。过去的街娃儿,一般来讲,大多在这样的环境里出没:一条不起眼的街道,不算宽,街两边的住户自由穿梭,随意沟通交流。而临街面的住家与商铺交错,间或有不大不小的四合院,每户人家居住空间狭小,因此街道就成了居民们自由延展的“花园”、“客厅”、“书房”和“观景阳台”,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融为一体。
这样的空间是街娃儿产生的前提条件,对于他们来讲,这是人生的舞台、课堂、战场,是成长的沃土。他们的社交场所和娱乐空间都在街头,而他们的存在让街头充满活力,并产生各自的特点和街头文化。其实,街道对任何孩子都充满无法取代的吸引力。比如童年的我,虽然住在成都二中教师宿舍,但时常出没于周围的五世同堂街、玉皇观街、五昭路,甚至远一点的暑袜街一带。
建筑最大的意义应该是对人性的关怀。街娃儿在一条街上能够自由生活、快乐成长,那么从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角度来讲,就是一条成功的、宜人的街道。而随着时代发展,城市建筑越来越高大威猛,老街小巷渐渐稀少,能够产生街娃儿的都市空间几乎消失。如果万幸还有残存,从地方风俗文化研究的角度来讲,其珍贵程度可以视为城市的活化石了。
位于成都市中心的龙王庙正街就是这样一块活化石,它也是我快乐童年记忆的缩影。虽然,现在街道人群的构成与我们当年不同,多为来此做小生意的外地人,但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与旧日成都街娃儿却有几分相似。
清晨,伴随大人们亲切的催促声和怜爱的责备声,孩子们睡眼惺忪、慢吞吞地出现在街边,洗脸漱口。上学的孩子早饭后匆匆忙忙赶到街东边的龙王庙小学,而对更小一些的孩子来讲,哪里也不用去,因为街头就是他们的免费幼儿园。
贰
老练
能应付街头各种场面
黄昏,是街头的快乐时段,会掀起一个小高潮,让人有些兴奋,充满莫名的期待。所有的孩子都汇聚在街上,骑单车、耍玩具、玩游戏,成群结队四处闲逛。此时,街娃儿们主宰了整条街道,演奏着街头欢乐的乐章。
三岁的祥狗狗最大的梦想就是当警察,在他眼里,世界最威风的职业就是警察。你可以常常看到他手提大小不一的各种玩具枪游走在街头,这是他长期坚持的“义务巡逻”。
六岁的贾奥神气悠闲,父母经营着一家鱼店,他却有一双诗人般透彻的大眼,谈笑间把街头的故事娓娓道来。
而六岁半的李成伟最具典型性,在我看来,他是值得深度研究的街娃儿样板和个案。他生长在这条街上,熟悉每家每户以及每一个孩子的情况,用“了如指掌”来形容不算过分。他最爱骑一辆黄色的自行车,飞奔在街头,如同一道黄色闪电。他有很强的与陌生人打交道的能力,面对我的询问没有任何拘谨与胆怯,天真自然的言谈举止中带着一份成人的老练与精明。
街娃儿的人生经历和生活经验多来自街头摸爬滚打的社会实践。他们了解被一般人忽略的街头细节,掌握一般人不太清楚的街头规律。
他们有一种与人沟通的天然能力,游刃有余地应付街头各种场面。他们都有与生俱来的冒险精神与创新能力,仿佛在任何时间、任何环境,与任何人都可以找到快乐。只要有街道,他们就可以满头大汗地玩上一整天。每天,当他们回到家时,都变成撤离战场的士兵:下巴划破一条口子,裤子被火烧破一个洞,打烂隔壁婆婆的一个碗,或偷摸邻院鸡笼里的一枚蛋,这些对他们来讲都是家常便饭。
龙王庙正街的建筑样式给他们提供了最佳的生存空间:街道不宽,平均的宽度大致是八步的样子,来往的机动车很少,车速很慢。
临街是商铺、住家以及小院,交流沟通没有障碍。屋檐低矮,出檐很深,在屋檐下玩耍,既可以躲避日晒雨淋,又可以密切关注街头的一举一动。
叁
变迁
街坊的心理距离日日渐远
谈论街娃儿与街道空间,目的并不在于钩沉历史、品味民俗和回忆童年,其实关注的是这样的话题:现在的城市为什么街娃儿变得如此少见?
现代的城市看重土地的高效利用,以及机动车的通行能力。为了追求更大容积率与建筑密度,楼房修得又高又密,但住户之间相互往来的机会和空间却变得少了;房子离得近,心理距离反而越来越远。
马路修得又长又宽,甚至设置了隔离栏,街道两侧自由的交流沟通变得有些困难,面对连绵不断的车流,老人和小孩感觉过马路比过河还难。街头也不再是孩子们游玩的乐园,平时回到家里要么吃饭,要么做作业,空闲的时间多半是上网玩游戏或奔走在各类补习学校之间,或者,在没有兴趣的兴趣班里度日如年。你会发现从早到晚街道除了拥挤的车辆和行色匆匆的路人,几乎看不到孩子们活泼的身影和欢快的笑脸。
“街娃儿现象”是一个值得深思和探究的课题,如何在提高交通安全管理水平和交通效能的同时,兼顾街道的体验感与舒适度?如何建设更宜居的城市环境和公共空间?如何让街道成为百姓生活的乐园和城市文化的重要景观?如何让孩子在城市的街道里享受和我们当年一样快乐自在的童年?
在街头摄影,我有做笔记的习惯。为了写文章,我翻开了原来的摄影手账,里面有这样的记录:
龙王庙街东段有老屋连片;老在龙王庙正街悠闲散步的大灰狗;街段长150米、宽7到8米;在街西头和铜井巷各有一公厕,全街无茶铺。
北侧双号,店铺依次为祥云食品、卿卿鲜鱼、代氏豆浆油条、简阳羊肉汤、便民蔬菜、古今豆浆、眼哥肉店、聚烤坊、小胡水果、四季水果、贾奥鱼店、邱家大院、警务室、无名肉店、兄弟绝味冒菜、翰皇修鞋、张记干杂、胖哥鲜鱼店、黎姐蔬菜、46号大院、鸿鑫五金交电、陆姐便民干杂、早点肉摊、二姐串串香、盐亭土鸡、60号大院、四通干杂、龙回头家常菜、针线摊、70号大院、宜宾特色烤鱼、爱冰妮、老街食堂、兴达文具、无名服装店、龙王庙正街小学。
南侧单号,依次为熙园包子、胖姐冒菜、长虹家电维修、宜宾纯高粱酒、军屯锅盔、建材铺、张切面、脚病修治店、龙王庙豆制品、如意棉絮加工、样样好蔬菜、味聚龙虾馆、郑氏骨伤科、彩票店、通威香肠店、永盛经营部、战旗包子、忠忠饼屋、菊乐奶屋、香满堂茶叶店、归来发屋、晨光文具、纯银净地、瑞风水洗、老乌婆芋儿鸡、绝城芋儿鸡。
新闻推荐
格瓦拉在内江糖厂,一边与工人亲切交谈,一边在本子上做些记录(图片来自《遇见切·格瓦拉古巴之旅》,匡松著)内江糖厂的一幢红砖...
简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简阳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