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溪镇围绕“撂荒地经济”做大文章,巩固贫困村脱贫成果 盘活撂荒地山村增收益
技术人员到田间指导藤椒修枝暮春时节,洋溪镇三房村村委会对面的荒坡上,“第一书记”闫军正和村民们一道清理杂草;不远处,挖掘机正在对低洼处进行回填,荒芜了多年的山地逐步呈现出整洁的“面容”。
“我们年初就向撂荒地‘宣战’,利用产业扶持资金,选择一部分面积较大的撂荒地进行整理,目前已经整理了200多亩,今年计划整理300亩。”闫军说,在羊肚菌、有机蔬菜、香桂等产业的带动下,村里去年通过脱贫验收后,全村群众产业发展意识明显增强。今年初,通过村民大会,全村干部群众形成共识,要把产业扩展到二台土以上。
说干就干,帮扶单位和镇村一道邀请市、县果蔬种植相关专家来村实地查看,认为适合在二台土以上的撂荒地种植清脆李。随后,镇村干部组织到成都蒲江、龙泉驿和简阳等地考察,与简阳市文风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今年在该公司指导下发展300亩清脆李,树下套种黄豆、刺梨。
“清脆李是李子中品质比较高的一个品种,近年来市场售价在每斤6元左右,我们计划10月份栽植2万株,一,两年后就可以挂果。”闫军说,村委会当业主,村民通过土地入股,保底收益,同时有劳动能力的可以通过务工获得一部分收入。等到丰产后,除去村集体用于发展的资金,村民们还可以获得“分红”。
“过去这些地里都是种的玉米、红薯,这十多年来缺乏管理,杂草丛生,荒废了。听说要栽李子树,大家都很高兴,满山的李花比杂草好看多了。”老支书蒲友云高兴地说。
“这几年很多贫困户都是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增收脱了贫,一听说要在撂荒地种李子树,我马上就把自家的2亩地入了股,我自己也参加了土地整理。”贫困户徐世凡说,从本月初开始,他就一直参与土地整理,每天能挣50元工钱。
和三房村相邻的玉丰村,村民们已经在业主玉丰天成种植合作社的带领下把整理出的撂荒地种上了藤椒。
“玉丰村山地多、缺水,藤椒就成了这里的主打产业。”合作社负责人温卫东介绍,目前种植的900多亩藤椒基本是撂荒地。
“藤椒耐旱,市场销售好,适合山地种植,丰产期每亩预计可以达到7700元的收益。”温卫东说,目前流转土地按照每亩450元,当地老百姓务工每天可挣到50元左右。等到群众牢固掌握种植技术后,合作社将把藤椒地返包给大家,由合作社提供种苗和管理技术以及包回收,以此进一步激发群众发展产业的信心。
“因为是山地,路不好走,所以一直荒废着,没想到还能流转出去,我的8亩地仅每年租金就是3000多元。”正在藤椒地里干活的贫困户熊素芳说,去年她在合作社务工,挣了4000多元,今年她的信心更足。
“村集体以产业扶持资金20万元入股,目前是每年1.2万元的保底分红,丰产期后,每年至少不低于3万元。”村支书周兵说,藤椒产业的引入,逐步唤醒了包括贫困户在内的全村群众,大家正鼓足干劲,向昔日的贫困落后“宣战”,誓把穷村变富村。
“产业兴才能百姓富,贫困村才能逐步振兴。今年以来,围绕巩固发展产业,加大对贫困村产业发展的指导,从产业选择、资金筹措、利益联结等方面强化指导,让群众实实在在获得利益,巩固脱贫成果。”洋溪镇党委书记胡光武介绍,除了三房村和玉丰村外,该镇还在贫困村金峰村引进鹤驰农业利用撂荒田150余亩发展稻田养鱼。贫困村天河村整治撂荒田60余亩用于小杂粮种植。此外,在非贫困村,整理“撂荒地”也逐步铺开,未来将在立体式产业发展的驱动下,逐步实现村庄更美、群众更富、村集体更强,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阔步前行。
(全媒体记者刘洋贾明高)
新闻推荐
蓉城金秋青羊志愿服务中队慰问困难群众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但总有一些事让老同志们放心不下。困难群众的生活怎么样,处于困...
简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简阳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