沱江上“小汉口” 老茶铺老会馆犹说当年繁华

四川日报 2019-02-01 07:01 大字

章家祠堂。

章家祠堂昔日楼上的看戏包厢。

近日,成都市第13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公布。在入选的14个建筑中,简阳石桥古镇戢家茶铺以及和平街57—63号民居同时入选。截至目前,沱江之滨的这座古镇,纳入保护名录的已有4处。

石桥,一座因水运而兴、又因陆运而衰落的码头城镇。最繁华之时,江面帆樯林立,多得无法靠岸;六大会馆、六省公所、十二家银行如雨后春笋。这座水码头,也因此被誉为“小汉口”。如今,石桥周围高楼林立,老街已显低矮沧桑,但残存的会馆、民居中高耸的风火墙和精致的雕花窗棂,依稀还能追忆往日繁华。□本报记者 吴晓铃 文/图

戢家茶铺 见证石桥商贸繁荣

1月23日,石桥逢场,平时冷清的古镇再度喧嚣。石桥中山街的戢家茶铺,一大早就坐满了老人,他们或玩着长牌,或就着一块钱一杯的茶水闲聊甚至发呆。这是一处建于清代的两层穿斗式木结构建筑,由前后两栋单体组成。站在天井处,可见房顶穿斗形成的可透风、透光的顶盖。即使两栋建筑一前一后,也颇为敞亮。保存完好的撑拱、吊瓜等构件,木雕工艺精美,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距离沱江岸十几米之遥的戢家茶铺,就是当年石桥繁华商贸的产物。

“石桥当年人称‘小汉口’,是沱江上四大名镇之一,名气大得很哦!”简阳民间文化专家陈水章一说起石桥,便兴致盎然。据他介绍,石桥曾经的兴盛,一是因为盐,另一个是因为水运。

据史料记载,乾隆元年(公元1763年),这里就设有县级盐官“州判”,清朝时简州征收的盐税,要占全川盐税的三分之一。那时,简州的盐井有将近600口,井架林立,盐灶房星罗棋布。至今,石桥还有一口废弃盐井尚存。这里的深井盐因为质量优良,被志书称之为“盐甲他方”。

石桥又有天然码头的优势。陈水章说,石桥位于简阳以北4公里左右,沱江在此形成回水沱,水深却流动平缓,易于船舶靠岸,是非常优良的码头。陆运兴起以前,沱江在丰水季节可以行驶数十吨位甚至上百吨位的船只。1927年,用机器作动力行驶长江的“江宁号”货轮,曾经从上海试航至石桥,引起轰动。

由于地处成都到重庆的东大路要冲,大批货物经此中转,石桥成为沟通川西、川南、川北的交通枢纽。当时,几百近千艘船无法同时靠岸,船和船之间便干脆搭起甲板,货物由挑夫穿梭于不同的船只中挑上岸;而大米等无须摆摊交易的货物,干脆在船上就完成交易。由于来往船只太多,民国时期为便于管理,专门在石桥设立了由四川省直管的水警局,负责税收及治安等问题。

这处戢家茶铺,便是当时来往客商洽谈业务和休憩之处。石桥镇杨柳街道文化干部朱伟介绍,戢家茶铺一楼类似现代商场的格局,可能就有展示货物的功能。而二楼近十处设计成包厢状的房间,就可能是客商临时下榻之地。

陕西会馆 商贾云集带来移民文化

作为商贸重镇和物流集散地,石桥吸引了上海、武汉、南京、重庆等地的商人来此做生意,并修建了极具地方特色的会馆建筑,也成为不可多得的历史遗存。

陈水章说,在民国以前,石桥仅外省会馆就有6座,目前仅存的陕西会馆,在2018年进入历史建筑保护名录。这座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的会馆,现仅存戏楼。不过,戏楼的柱梁仍可看出用料较大、制作工艺高超,台沿、檐柱等处浮雕了生动的人物、花卉、龙凤等图案,当年这些外地商贾的殷实可见一斑。

“当时,福建街的福建会馆供奉着马祖,陕西街的陕西会馆供奉关公,正中街的两湖会馆供奉禹王。此外,还有正中街的广东会馆、牛市街的贵州会馆以及江西街的江西会馆。”朱伟介绍,会馆除了供奉各种菩萨,还都修建了戏台,可以搭台唱戏。

六所会馆联合议事的六省公所,有田产、房屋和基金,为同乡排忧解难、兴办学校。学校也收本地子女,不仅推动了当地教育,也带来不同的生活习俗、饮食文化和建筑风格。此外,这里还有12座建筑雄伟的寺庙,以及古色古香的牌坊。如今,这些会馆、寺庙、牌坊大多被拆,但陕西街、福建街等街道名称却延续下来,呈现出移民文化的特征。

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商贾,让民国时期的石桥一镇就有铸铁、蔗糖等30个行业,商号、字号270多家。1940年,成都中国国货公司(宝元蓉)在石桥设立分公司,它的糕点糖果部开始出售西式面包和蛋糕。而为适应商业贸易的需要,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汇通银行、裕丰银行等12家银行以及商号在此设点。这里还有沱江沿线城镇的第一家剧院——宝华剧院。抗战时期,一台台保家卫国的剧目就在此上演。

章家祠堂那些关于富庶的记忆

石桥的繁华,还藏在祠堂、民居的巍巍大门和精致窗棂之间。章家祠堂以及和平街的民居,即使房檐上杂草丛生,仍难掩往昔的荣光。

距离沱江几步之遥的章家祠堂,2017年入选成都历史建筑保护名录。这是一幢五进四院落的老宅,建筑面积达1114.1平方米。四周墙体连绵高耸的风火墙,高达6米的门厅,以及屋顶装饰的翘角飞檐,无不彰显着章家的富足。简阳市房管局工作人员毛星指着门厅外已经风化的条石墙基和壁画雕刻说,“章家最早在清代就靠做山货生意发家,在此修起家祠。靠沱江岸的正门,选取石材为基础和装饰,既坚固,也气派。”到了民国时期,或许是因为房屋破损需要培修,或许是后代审美与时俱进,于是将祠中部分房间用砖石重新改建。幸运的是,这片祠堂一两百年来结构尚未改变,风貌依旧。步入其中,可见大部分房屋还保留了穿斗式木结构的建筑风格。撑拱上雕刻着凤鸟、花卉等吉祥喜庆的图案,斑斓的颜料有的尚未褪尽。祠内还保留一处戏台。戏台设计精妙之处在于看戏的区域不在一起,而在戏台另外三侧二楼上隔成一个个小包厢。既避免坐在楼下仰望戏台,又保证章家各房或亲朋看戏时的隐私。

另一处位于和平街的民居,则是昔日石桥一位钟姓盐商,在这里买下400多平方米的地,修起两层木穿斗结构的两进院落。房子以天井为界,前面就是存储货物的仓库和柜台,后面则用于家人居住。这座院落虽然布局紧凑,但主人依然在居住区用木条堆砌了造型别致的风窗,令房屋显出另一种简约之美。

曾经繁华似“小汉口”的石桥,随着成渝铁路及高速公路的通车,迅速沉寂下来,但也因此让这里的历史建筑得以幸存。毛星透露,进入名录的历史建筑未来将全部挂牌保护,在保持原有风貌的基础上进行保护修缮,最终合理利用。

新闻推荐

河南日报连续三天刊文评郑州跻身万亿俱乐部:成绩实至名归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河南省会城市郑州2018年GDP突破万亿元、常住人口突破千万人,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万元,正式跨入人口超千万...

简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简阳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