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底前 成都将打造国际化社区45个 成为全国首个以市级层面系统编制国际化社区建设规划的城市

成都晚报 2019-01-11 04:18 大字

桐梓林国际社区聘请两位“洋”助理,帮助外籍人士尽快适应成都生活

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始终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建设国际化营商环境,确立‘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工作主题”。昨日,市委外宣办召开“成都市国际化社区建设规划和政策措施”新闻发布会,由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成都市国际化社区建设规划(2018-2022年)》和《成都市国际化社区建设政策措施》(以下简称《建设规划》和《政策措施》)正式对外发布。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社治委常务副主任薛敏,市规划局副局长兰正秋、市外事侨务办副巡视员闫树生、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局长王琳分别就政策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解读。

据了解,《建设规划》主要分为总体考量、路径策略、保障机制3个部分。主要从优化国际化社区形态、提升国际化服务水平、完善国际化社区治理、融合国际化社区文化、大力引进外籍人才、强化国际化社区党的领导6个方面,提出了未来工作着力方位和攻坚侧重;明确了成都市国际化社区建设基本标准,为基层开展国际化社区建设提供了评价依据和工作遵循。《政策措施》分为5个部分共计17条具体政策措施,所有政策措施均落实到所涉及的24个责任部门。目前,全国范围尚无城市将国际化社区建设上升到城市战略层面进行系统的规划和谋篇布局,成都成为全国首个以市级层面系统编制国际化社区建设规划的城市。

建设规划

目标任务

到2020年底打造形成不同类别的

国际化社区45个

《建设规划》按5年分3个重要时间节点进行安排。2018年重点目标是完成4个示范性国际化社区打造;到2020年底,完成“四片五园四区多点”国际化社区建设布局,打造形成不同类别的国际化社区45个;到2022年底,建成国际学校6个,涉外医疗机构达到20家,出入境服务站达10个,外籍人士之家22个。全市22个区(市)县实现国际化社区“全覆盖”,打造一批具有全国知名度的品牌社区,构建完成惠及全市居民的国际化社区发展体系。

规划布局

规划形成“四片五园四区多点”的

国际化社区布局结构

按照“资源为基、重点拓展、要素齐备、动态调整”的原则,结合“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城市空间策略,综合考虑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注重在天府国际空港新城、简州新城、淮州新城和简阳城区等东部新区布局,在全市范围规划形成“四片五园四区多点”的国际化社区布局结构,并形成规划布局图。

特色类型

重点打造4种特色类型国际化社区

产业服务型

依托产业园区规划布局,打造聚合高端要素的国际化创新创业社区空间体系,探索园区与社区联动治理机制。

商旅生态型

依托已有高端商务楼宇、品牌人气商圈,知名景区景点等,探索商区与社区融合治理机制。

文化教育型

依托丰富的高校和文化教育资源,探索校区与社区互动治理机制。

居住生活型

依托具有相对成熟和便捷生活化服务功能的区域,探索住区与社区的共治共享治理机制。

政策措施

配套建设

规划15分钟基本公服圈

《政策措施》明确要求采取招拍挂方式出让的社区综合体用地,规划条件中明确公共配套设施规模不少于计容总建筑面积的50%,并确定建设内容、规模等;鼓励投资建设单位配置便民商业服务设施。拟建的国际化社区,在15分钟基本公服圈规划基础上增设国际政务、国际商务及国际生活服务等特色类配套设施,并建立社区规划师参与和支持国际化社区建设的长效机制。

业态发展

对打造具有国际范消费新场景的社区择优给予资金支持

《政策措施》提出对引入国际、时尚品牌等业态,植入国际化教育、医疗、运动健身、酒吧餐吧等元素,打造具有国际范消费新场景的社区,择优给予资金支持。借鉴国际经验,探索设立社区发展基金(会),促进社会企业、社会组织集群高效发展;鼓励外籍人士投资设立社会企业。同时,积极引进和培育适合社区特点的创新创业平台,促进社区创业,打造社区孵化、园区转化的双创生态。

服务提升

在2022年前建成100所教育国际化窗口学校

《政策措施》围绕外籍人士和本地居民生产生活需求,全方位提升政务服务、生活服务、专业服务水平。在全市符合条件的境外人员聚居区和重点企(事)业单位建立出入境服务站,将出入境证照办理、法律咨询等涉外服务事项办理权限延伸到社区。做好在蓉就业外籍人士参加成都市社会保险工作,及时发布外籍人士在蓉购买房产、租赁房屋的中英文规定和指南,指导、规范中介机构提供涉外中介服务。根据成都市外籍人士居住区域及就医习惯和意愿,推荐20家医疗机构作为成都市外籍人士重点目标医院(医疗机构)。2022年前,建成100所教育国际化窗口学校。

深化治理

允许外籍人士在成都志愿者网上注册

《政策措施》允许外籍人士在成都志愿者网上注册,畅通外籍人士参与社区志愿者服务渠道,促进外籍人士参与志愿服务。大力引进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高层论坛、前沿品牌展会、国际赛事活动,鼓励开展民间友好交流合作。将有关外事交流活动,按照权责对等、费随事转原则下沉到社区开展,建立定期开展相关活动的机制。

保障措施

对来蓉创业的诺奖获得者最高给予1亿元综合资助

《政策措施》结合成都国际化建设现实需求,重点围绕人才引、育、留,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对诺贝尔奖获得者等国际顶尖人才(团队)来蓉创新创业给予最高1亿元综合资助。对“两院”院士等来蓉创新创业,给予最高300万元资金资助。对重点创新创业团队和知名企业引进“高精尖缺”海外人才,在其上一年度对成都发展作出的贡献额度内,给予最高500万元引才奖励。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外籍人才授予“金沙友谊奖”。符合条件的海外人才,可申领“蓉城人才绿卡”。《政策措施》还对提升出入境停居留服务、保障高层次人才生活便捷等,提出了系列激励扶持措施。

新闻延伸

成都往来外籍人员

数量居中西部城市之首

据薛敏介绍,目前,成都实际管辖人口超过2000万,外籍商旅人士达69万,常住外国人1.74万,往来外籍人员数量居中西部城市之首。

“建设国际化社区是创新和转变超大城市发展治理方式的必然选择,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有力抓手,是落实成都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举措。”当前,成都正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和对外开放高地,迫切需要与国际接轨,以更开放、包容的姿态,更优惠、宽松的政策,搭建外籍人才服务平台,吸引外国人才来蓉居家创业,增强成都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记者走访

4300名“老外”

在这里安家

出入境业务

“家门口”就能办

昨日中午12时,来自南非的瓦西姆前往设在武侯区桐梓林国际社区邻里中心内的“武侯出入境”业务办理点,女警官用一口流利的英文接待了他。仅用时10分钟,瓦西姆就办好了居留证明。“我女朋友在成都生活两年了,我这次来帮她搬家,也打算留在成都读书。”瓦西姆说,过去,大部分涉外手续必须本人前往位于天府广场附近的成都出入境接待中心办理,上周四他偶然发现了这个位于“家门口”的办理点。

成都晚报记者了解到,2018年成都打造形成了首批4个示范性国际化社区:居住生活型国际化社区武侯区桐梓林社区、商旅生态型国际化社区锦江区青石桥社区、文化教育型国际化社区高新区盛华社区、产业服务型国际化社区郫都区双柏社区。

桐梓林国际社区是目前成都市外国人居住最集中的片区之一。居住在桐梓林社区的4300余人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多数为国外驻成都机构中高层管理人员、外企高端人才。

在桐梓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有两位“洋”助理,一位是来自美国的约翰,一位是来自马来西亚的陈嘉敬。“这里街道干净,社区安全,希望每个外国人都能像我一样享受在成都的生活。”约翰笑着说。火车南站街道桐梓林社区党委书记张家蓉介绍,“洋”助理每周工作时间不低于8小时,协助社区接待外国居民,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成都生活。除了为境外人员提供政务服务,解决签证、住宿登记、停(居)留证件办理、驾照申领等,面积600余平方米的邻里中心还是中外文化交流服务的聚集地,目前已有第二人生、岩羊两家社区企业,CD咖啡、兴创汇、萝卜头创客、四川超玥等30余家辖区企业,链接了成都市国际象棋协会、四川大学、西南交大等资源,入驻开展各类服务活动。

成都晚报记者 林姝霏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成渝高铁内江北站1月5日执行新运行图 新增至成都东始发,至昆明南、南宁东等地车次

高铁站内◎内江全媒体记者黎涛近日,记者从成渝高铁内江北站获悉,从1月5日起,该站部分车次出现调整,新增了一趟从成都东站到内...

简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简阳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