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乡村新画卷——雁江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资阳日报 2018-10-25 07:56 大字

乡村美如画。□ 龙涛 詹锋

宽阔平坦的循环道路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灌溉沟渠连线成网,白色的蔬菜大棚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这是笔者10月9日在雁江区万亩丘区现代农业示范园看到的场景。

今年以来,雁江区依托毗邻成都、靠近机场的区位优势,围绕“建设成资同城化创新发展先行区”目标,坚持“大力培育发展都市近郊现代农业”的发展定位,紧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加快发展,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目前,该区已建成经济林木、精品果蔬、特种养殖等8类基地280余个,现代农业产业基地120万亩。前三季度,全区预计实现农业增加值36.4亿元,同比增长3.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37元,同比增长9.5%。

产业兴旺 

绿色产品多起来

三五成群的青年徜徉在橘海中采摘新鲜的柑橘,孩子们的嘴边还残留着柑橘香甜的果汁……10月10日,笔者来到碑记镇橘海,沐着阳光从橘林中穿过,踩着脚下松软的泥土,闻着柑橘淡淡的芬芳,心旷神怡。

雁江区结合“一江一河两路一环线”产业布局,进一步完善粮食生产功能区、主要农产品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三大功能区”划定,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都市近郊型现代农业。加快“新四片”建设和“老三片”提质扩面,创响雁江蜜柑品牌,建好成渝绿色果蔬供给、空港有机农产品配送、丘区农旅融合示范三大基地。加快保和成资同城化长寿生态康养示范区、丰裕碑记忠义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祥符临空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形成“产地生态、产品绿色、产业融合、产出高效”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目前,该区累计建成现代农业产业园区52个,发展特色产业基地30万亩,有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个、四川名牌10个、市政府质量管理奖7个,有机产品认证3个,绿色食品认证5家企业12个产品。

农旅融合

乡村旅游火起来

9月19日,雁江·龙泉驿·简阳三地农业旅游产业发展座谈会在成都举行。雁江区特邀成都、龙泉驿、简阳相关部门负责人,台湾、香港和内地部分知名企业高层,围绕“加快成资同城化助推乡村振兴”、加强三地农业旅游产业发展开展座谈。

雁江区抢抓“成资同城化创新发展先行区”建设机遇,按照“农旅融合、三产互动”思路,大力发展精品水果、绿色蔬菜、乡村旅游三大特色产业,推动都市近郊型农业、生态康养等新产业,积极融入成都平原经济区协同联动发展。加快花溪河生态旅游区、雁简大道康养生态旅游带、成渝古驿路文化精品旅游线、“十里沱江”南津驿小镇等建设,丰富雁江乡村旅游文化内涵,努力打造成都旅游东环线的重要支点,建设成渝直线走廊上风景优美、宜居宜业宜游的“后花园”。 

目前,该区已建成国家3A级景区1个、国家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1个、省级农业主题公园4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镇3个、示范村4个。前三季度,该区共接待游客约588.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3.91亿元。

脱贫攻坚

贫困村民富起来

“去年我种了十七、八亩粮食,一年纯收入也只有六、七千元,今年我在园区打工,一个月工资2000元,电话补助50元,干得好年终公司还有奖励。”干沟村贫困户陈日作对现在的生活非常满意。

贫困户陈日作在家门口务工实现脱贫,得益于雁江区利用产业连片扶贫方式,把贫困村产业发展纳入产业布局总体谋划,坚持全域统筹,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大力整合和引导各类资源向贫困村、贫困户聚集,打捆实施贫困村道路、水利设施、文化室等建设项目,着力夯实贫困村发展基础。深入开展感恩教育,大力宣传脱贫致富先进典型,引导贫困群众思想观念从“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据了解,雁江区农村贫困人口已从2013年底的5.9万人减少到2017年底的0.9万人,贫困村从76个减少到16个。已在贫困村累计发展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合社600余个,新建和改造提升特色果蔬产业基地3万亩,建成各类扶贫道路429.8公里、水利设施439处,修(改)建村级阵地61个。

目前,雁江区正加快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确保圆满完成今年16个贫困村摘帽,9216人脱贫目标任务。

新闻推荐

千年雄州蜕变正当时 优质教育引领简阳开启教育强市发展新征程

新建成投用的东溪初中,现代化校园在青山绿水中拔地而起“我想在这里上学,和其他小朋友一起踢足球1”今年开学季,简阳市...

简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简阳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