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名伶崔光丽: 在阳台上,在繁花中,我看到了人生四季

成都晚报 2018-06-05 03:02 大字

名人阳台

“有一种生活美学叫成都”——“最美成都范儿”城市生活美学公益大评选第一季“寻找成都最美阳台”启动以来,吸引了不少名人参与。家住麓山国际社区的川剧名伶、第2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崔光丽得知活动消息后表示,“成都不仅公共绿化做得好,而且注重家庭绿化,这不仅仅是一次最美阳台的评选,还是对成都人乐观向上、积极生活态度的一种宣扬。”在崔光丽看来,成都的阳台文化走在国内城市前面。6月3日,崔光丽通过成都晚报微信公众号报名参加“寻找成都最美阳台”评选。日前记者也走进崔光丽家的阳台,听她分享她的阳台故事和养花心得。

阳台练声

每一天都从阳台开始

每天早晨,闹钟声响,伴着清晨的露珠及小区内的鸟鸣,崔光丽都会在阳台上练声,她的一天是从阳台开始的。“在阳台上,在繁花中,我看到了人生四季。”崔光丽说。

走进崔光丽的家,餐桌、茶几、书柜上,桔梗、玫瑰、康乃馨开得正艳。穿过客厅,来到阳台,石斛、海棠、多肉、龙血树等随意摆放,还有一些花儿连她自己也叫不出名。“觉得好看,就搬回家了。”在崔光丽看来,不管这种花草有多普通或多名贵,只要能看上眼,是美的,就是好花,她不会特别去记住这些植物的名字。

阳台上井然有序,除了花草,还有一片休闲的天地。一把吊椅和一个竹艺的水车,崔光丽喜欢躺在吊椅上看着眼前的花,听着水车里“咕噜咕噜”的水流声,“这个时候我觉得时间过得很慢,内心也很宁静。”

养花是给予

而花给我们的馈赠更多

崔光丽爱花,来自母亲从小的熏陶。“妈妈的老家在辽宁丹东,丹东出杜鹃,小时候老家没有杜鹃花,爱花的妈妈就坐火车把两盆鲜活的杜鹃运到简阳的家里。”崔光丽说,妈妈在家里的小阳台上种满了花,听说哪儿有不多见的菊花,也会大老远跑去“求花”。

“妈妈爱花,也爱漂亮。”受了妈妈的影响,她也爱花,而且从打理阳台花草的过程中有了不少感悟,“原本以为养花是我们在给予,但养了许久之后才发现,花给我们的馈赠更多。”崔光丽今年55岁,作为第2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文化部“文华表演奖”的获得者,目前依旧活跃在川剧舞台上。

几年前,在艺术上登上顶峰时,崔光丽的生活却遭遇重大打击,还未从丈夫逝世的阴霾中走出,又发现自己身患重症。崔光丽坦言,那一段时间,她感觉自己快要垮掉了。“一日清晨,发现阳台上一年没有照管过的兰草突然开出鹅黄色的小花。”崔光丽说,她就这样久久地矗立在那里,为这样坚强的生命所打动。天生执拗、倔强的崔光丽这才恍然回过神来,“我不能服输。”在治疗的一年多时间里,虽然身体受到重创,但她心底一直有个声音,“我一定要重回舞台。”阳台上的花儿让她看到重生的希望和顽强的生命力。2016年,崔光丽大病初愈,担纲主演大型现代戏《铎声阵阵》,她把女主角从少女演到白发,而这些表演功力、情感的沉淀,全都来自多年来她对生活的感悟。

养花如育人

为传承川剧培养“后备军”

在崔光丽看来,花跟人一样,有花开花落,历经春夏秋冬,从一个花骨朵到绽放,就好像人生从蓄势到收获。花朵凋零后又是它的另一个轮回,“化作泥土后又以另一种姿态滋养着花朵。”在她眼中,妈妈就是为了滋养花,而化作泥的那个人。

近来崔光丽在锦城艺术宫一场越剧演出中,看到舞台上活跃着的20多岁的年轻人,她心里十分着急,“越剧已经传到第十代了,而川剧传到第四代都比较困难。”意识到川剧的传承问题后,她还担当起了培养川剧“后备军”的重任。“养花就如育人。”崔光丽说,花回报的是它的美,当你看到它时心情变得高兴,就是它的馈赠。当看着自己亲手培养的川剧人才站上舞台,崔光丽的心里比谁都高兴。在她看来,花的意义是在阳台绽放美,而她的意义就是在舞台上为川剧绽放。

成都晚报记者 章玲 摄影 孙琳

新闻推荐

成资渝高速成宜高速已开工 成都2018年重大交通项目昨集中开工

目前,成都三绕北段、成资渝高速、成宜高速、天新邛快速路、沙西线支线、彭青淮、成龙简等项目已开工建设,2018年一季度完成...

简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简阳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