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供水厂均考虑了第二水源2035年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

成都日报 2018-05-19 02:00 大字

滴滴清水,紧系民生。为确保城市供水安全,去年9月,成都市政府明确要求,编制《成都市给水规划》《成都市排水专项规划》作为《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子规划。那么,这两个规划的总体思路是什么?能否满足成都供水排水的现实需求?日前,市水务局携手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对此进行了专业解读。

给水规划

主要供水厂都考虑了第二水源或应急备用水源

《成都市给水规划》是否能满足现实的需要呢?“面对城市不断发展和人们用水需求出现的新变化,我们在编制给水规划时,突出三个注重,努力使规划设计能满足现实的需要。”据市水务局局长阳昌寿介绍,该规划注重全域统筹、水源保障、顺应自然。

据介绍,按照“一山连两翼” 的城市布局要求,中心城区规划主要以市自来水六厂、水七厂和金马水厂(岷江水厂)等为主力水厂;“东进”区域规划,主要以空港水厂、简阳城区第二水厂为重点新(扩)建水厂4座,日供水生产能力达160万吨;同时,采取供水管网连通互济的方式,形成多元互补的安全供水格局,增强区域供水保障能力。

同时,为进一步提高饮水水源安全可靠性,本次规划对主要供水厂都考虑了第二水源或应急备用水源。如:正在建设的李家岩水库,将作为市自来水六厂、水七厂以及崇州、温江的第二水源或应急备用水源;正在规划论证的三坝水库,将考虑作为大邑、邛崃的第二水源和金马水厂(岷江水厂)的应急备用水源等。同时,在规划水厂时,充分考虑水量保证率高、水质优良的水体作为饮用水源,并加强水源地保护,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安全的饮用水。

此外,成都平原自西北向东南有1‰—3‰的坡降,在规划中充分利用这一自然地理优势,合理布局水源取水口和供水厂位置,依靠自然坡降实现原水和清水自流输送,减少了加压输水设备设施,大大降低了能耗、物耗,节约了资源。这既秉承了都江堰先贤治水智慧,又践行了绿色发展理念,实现人水和谐。

该规划将达到怎样的目标呢?阳昌寿表示,至2035年,成都市给水规划总体目标是:构建“覆盖全域、城乡一体”的给水体系。

【专家解读】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王洪臣:

城乡统筹供水 响应乡村振兴号召

在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王洪臣看来,首先,城乡统筹供水,供水普及延伸到乡村区域,扩大供水覆盖率,提高乡村居民生活水平,响应乡村振兴号召。其次,分区集中供水则避免了一个超大规模水厂作为整个城市供水的风险。最后,跨区连通互济进一步完善了整个供水体系的安全保障。

同时,他认为,按照给水规划,至2035年能够满足城市发展用水需求。规划充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利用重力流方式进行输配水。成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生工作,为提升饮水水源安全可靠度,投资90多亿元建设李家岩水库来保障城市供水安全。

排水规划

排水管道建设避免重复开挖融入天府绿道、综合管廊、轨道交通建设

“排水与污水处理建设就是还绿水青山的重要手段,这次修编排水专项规划,涵盖了城市污水处理厂规划建设和提标改造工程、城市病害污水管网修复工程、城市污水调配工程、再生水利用工程等内容,如果说有什么样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三个更加注重\’和‘三个转变\’。” 阳昌寿说。

据介绍,具体而言,“三个更加注重”一是更加注重与城市总体建设发展规划相适应,二是更加注重与城市总体建设发展规模相协调,三是更加注重大数据在规划中的运用。

“三个转变”一是污水处理设施由规模增长向提质增效转变、二是由污水处理向再生水利用转变、三是由重城轻镇向城乡统筹并行转变,全面提升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持续改善成都市水环境质量。

排水规划项目的实施与在建的一些重大城建项目能不能统筹推进呢?“我们在排水系统规划工程的实施中,紧密结合重大项目、重点工程,科学合理规划排水系统,统筹推进排水设施工程建设,使城市排水系统与城市重大建设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据了解,该规划融入了天府绿道建设。结合锦江绿道、锦城绿道、熊猫绿道等重点项目,实施截污干管、再生水利用工程建设。目前,我们正在实施的第八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利用工程,将于今年年底前完成,将处理达标的20万吨/日的再生水输送至苏坡斗渠、黄堰河、熊猫绿道补充环境用水。

同时,该规划融入综合管廊建设。结合综合管廊规划和设计,配套建设综合管廊污水压力管道。此外,还融入轨道交通建设。结合轨道交通的规划和设计,合理布局排水管道,并与轨道交通建设同步实施,这样就能有效避免重复开挖、重复投资。

阳昌寿表示,至2035年,成都市排水规划总体目标是:排水设施实现全覆盖,污水实现全收集、全处理,污泥全部实现安全、无害化处理。

【专家解读】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王洪臣:

成都排水专项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确保规划整体性

成都市排水专项规划相比其他对标城市,有什么先进的理念和不同之处呢?“本次排水专项规划编制思路可以归纳为一个中心、两个同步、三个重点、四个结合。”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王洪臣说。

在他看来,具体而言,围绕一个中心是以建设安全、健康、智慧、节约的城市排水系统为中心,不断推进城市水生态环境永续发展,为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做好水生态保障。

实现两个同步具体是强化统筹协调,实现水环境治理与城市建设同步;强化污泥处置,实现与污水处理同步,避免二次污染。

突出三个重点具体是强化各排水分区之间的联通与调配工程,切实解决个别污水处理厂“吃不饱”,个别污水处理厂“吃撑了”的问题;加快推进再生水利用,以补充景观环境用水为主,兼顾绿化和市政杂用;有效提升雨水管道过流能力,提高城市排水防涝能力。

强化四个结合具体是排水专项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确保规划整体性;排水系统规划与区域水环境现状相结合,实现标本兼治;排水专项规划与大数据应用相结合,实现精准施治;排水设施建设时序与城市发展相结合,避免重复建设。

本报记者 胡清

新闻推荐

廉洁意识从娃娃抓起 武侯区开展少儿书画评选活动

本报讯(记者粟新林)昨日,在武侯区大悦城的夏中庭,一场名为“微爱艺起来”的少儿书画作品义卖活动隆重开展,活动由武侯区关工委...

简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简阳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