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高新东区6380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脱贫攻坚政策将延续至2020年

成都晚报 2017-12-05 09:06 大字

自今年4月托管简阳市12个乡镇(即“高新东区”)以来,高新区深入推进“互联网+社会扶贫”工作,推进***、精准脱贫。昨日,记者从高新区获悉,目前在高新东区483平方公里土地上,2153户贫困户共6380人全部脱贫,待摘帽的8个贫困村全部摘帽。22个专项扶贫逐步落实,基础设施正在加快建设,产业项目加速优化聚集,社会保障全面兜底。

“互联网+”助力***

据了解,为解决***中“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高新区依托全国扶贫开发子系统和四川省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在此前录入数据的基础上,通过自有软件将高新东区12个乡镇贫困户信息进行了再统计、再分析。贫困户姓名、文化程度、健康状况、劳动能力、务工状况、致贫原因……打开高新区的扶贫软件,这些涉及贫困户家庭情况一一呈现,每个人都有专属的数据空间。

在对贫困户数据进行分析后,高新区扶贫办会同其他部门,对不同贫困群众采取针对性的帮扶措施。例如,对丧失工作能力的贫困户直接采取补助兜底政策,有行动能力但学历不高的会安排技能培训,愿意发展产业的将提供小额基金贷款等。数据的精确、快捷和及时更新进一步提高了相关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产业扶贫激发贫困地区内生发展动力

“再过几个月,这里的种子长成后,家里就能增收了。”草池镇三渔村村民汪文冲说,自从村里引进土豆原种项目以后,他一天能有80块钱的收入,种子卖出以后还能收到村里的分红。

“大棚内的土豆原种种植结束了三渔村没有集体经济的历史。”成都高新区选派到三渔村的“第一书记”张洪标介绍,三渔村是省定贫困村,此前各方面发展都相对滞后。今年9月,高新区为三渔村协调的土豆原种项目正式启动。三渔村引进的土豆原种一年能够收获两季,每季每亩收益在8万元到10万元之间,届时70%的收益将分给村民,剩下的30%则留下继续壮大集体经济。

在高新区扶贫办引进龙头企业的基础上,像三渔村一样发展“公司+村集体经济”或是“公司+村集体经济+农户”的贫困村正越来越多。观音村的草莓种植、尊恭村的小龙虾养殖、盘湾村的生态鱼养殖、汪家村的花卉种植、龙口村的大口鲢养殖、蝴蝶村的大棚蔬菜种植、深洞村的育种基地建设等集体经济项目均已落地,逐步实现“公司盈利、集体经济壮大、村民增收、贫困村摘帽”。

今年以来,高新区发放贫困户精准到户资金共496.8万元,用于购买生产物资扶持贫困户产业发展;按50万元/村的标准建立贫困村产业扶贫基金;同时,积极实施资产(资金)收益分红项目,积极探索资产、资金入股分红,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行扶贫政策资金扶持全覆盖。

拟明年起每月动态调整贫困人口信息

易地搬迁是高新区扶贫办改善居住条件、统筹乡镇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方式之一。截至目前,成都高新东区已投资7263万元,实施安居工程469户,投资1500余万元,全面完成C、D级危房改造536户,确保贫困户住房安全。

在石板凳镇,易地搬迁项目已陆续竣工。同时,该区还针对有分散安置意愿的贫困户进行一户一设计,针对住房为危房的贫困户实行危房改造和维修加固。石板凳镇相关负责人说,“贫困户的住房得到保障,对以后的生活越来越有信心,整个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变化。”

高新区扶贫办工作人员介绍,按照“两年脱贫攻坚、三年巩固提升、五年高标准全面小康”的战略部署,高新区扶贫办通过建立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配备产业扶贫团队,以农业技术专业人员、“土专家”等为基础,成立农业巡回服务小组12支,实现帮扶全覆盖。下一步,高新区将健全贫困动态管理机制,拟从明年起每月对贫困人口动态调整1次,提高识别精准度。至2020年,保持脱贫攻坚政策延续性,着力解决已脱贫人口因病、因学返贫和持续增收问题,提高社会救助、医疗等农村社会保障水平,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成都晚报记者 薛欢

新闻推荐

四川一高中男生感染超强细菌致呼吸衰竭昏迷多日,病情仍危重

封面新闻11月28日消息,“二娃,妈妈爸爸来看你了!”11月27日下午3点30分,四川省人民医院第一住院大楼重症监护室大门外,张秀清和丈夫罗贵甲站在等候探视的人群第一排,她从口袋里拿出口罩戴好。在进入病...

简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简阳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