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从车间学徒到技能大师 本报记者 李东华

淮南日报 2017-11-09 13:57 大字

陆胜祥17岁进入淮化集团氧化车间当了一名电焊工,在近40年的工作中,从普通员工成长为焊接高级技师、研发骨干、企业首席员工,并光荣当选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他先后获得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安徽省“十大能工巧匠”,淮南市“劳动模范”、淮化首席员工和模范共产党员等荣誉。

勤奋练就过硬本领

1979年,陆胜祥来到淮化集团氧化车间当了一名电焊工。面对陌生的机械加工设备,看着师傅们游刃有余的操作,他心慌又钦慕。于是,每天跟在师傅后面学习,反复揣摩,勤学苦练。3个月,他就掌握了电焊工的全部操作技能,成为一名可以独立顶岗操作的熟练工。

1985年,淮化集团决定派人到四川简阳一家工厂学习焊工中的高难技术——氩弧焊。可一听氩弧焊有一定的放射性,不少想去的人却步了,刚入党不久的陆胜祥听说后主动报名。他说:“多一门技术,有用,艺多不压身。”凭着勤学好问实干,陆胜祥做到电气焊、氩弧焊、等离子切割、管、铆、钳等操作技能样样精通,成为名副其实的多面手。

在陆胜祥看来,成才的关键在于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他利用业余时间学习高中和机械类大专的主要专业课程。从1985年到1989年底,陆胜祥阅读了大量的专业书籍和资料,做了16万多字的学习笔记。“那段时间的自学不仅使我丰富了知识,积累了经验,坚定了信心,更为我日后参与技术创新奠定了基础。”陆胜祥说。

创新助企节能增效

2010年,陆胜祥班组接受了一项气化炉烧嘴技术改进的任务,当时淮化既没有专业的机械设计人员,也没有工艺设计图纸,只有一份根据厂家描述画出来的多元料浆烧嘴总装示意图。关键时刻,淮化集团又一次将技改的重任交给了陆胜祥。经过七天七夜的努力,他不负众望圆满完成了绘图、工器具制作、内喷头光刀改造任务。最终,第一台气化炉多元料浆烧嘴技改成功,不仅实现了装置的稳定运行,也实现了合成氨厂烧嘴连续运行119天的新历史。

正是凭借这股勇于改革创新的冲劲,陆胜祥创造了一个个新业绩,先后完成了40多项工艺革新,设计了10多种专用设备,每年为公司节约维修费用高达140万元。获得了一项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并荣获首届安徽省十大能工巧匠称号。

带徒传技花香满园

近年来,淮化集团命名了“陆胜祥班组”,成立了“陆胜祥工作室”、“淮南市劳模创新工作室”、“安徽省技能大师工作室”。依托这些平台,陆胜祥发挥传帮带作用,将创新创效和高技能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攻关新课题、推广新技术、培养新骨干。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公司成长起一大批创新人才,有多人获得27项国家专利,为公司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近40年的时间里,陆胜祥的身份经历了4次转变——小陆、陆工、陆大师、陆代表。谈及自己的成长经验,陆胜祥把“勤奋学习”作为首要因素。“多年的努力学习使我在知识上有了大量的储备,也为我参与公司的一系列技术革新、取得成功打开了一扇扇机遇之门。”陆胜祥说。

新闻推荐

未来连接起中心城区、东进区域和空港新城 地铁18号线运行时速 最高可达140公里

10月20日上午,简阳市芦葭镇的一块工地上摆放着整齐的管片,吊车忙碌地把管片运送到18米深的井下,天井里,一台硕大的盾构机刚开始破壁前进。这里是成都轨道交通18号线二期的盾构现场,毗邻的天府国际新机...

简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简阳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