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产出“洋玩意” 产业结出“致富果” 涡阳县田小庙村扶贫车间成为脱贫“加油站”
[摘要]涡阳县田小庙村扶贫车间成为脱贫“加油站”
我的脱贫经
③
本报讯各种大小不一的木片组件,经气钉枪组装成圆凳模型,再经喷胶粘棉、布套包裹……在58岁岳秀芳的麻利操作下,一个个精美的储物沙发凳一会儿就完成了。很难想象,一年多前,这位农闲时只能做些家务的贫困户如今成了家门口的车间工人,而她生产的产品,装箱之后将被分销到世界各地,成为外国人眼中的“洋玩意”。
1月7日,大雪纷扬,地冻天寒。涡阳县星园街道田小庙村就业扶贫车间内不时传出有些震耳的气钉枪声,岳秀芳和十多位工友都在专心地组装沙发凳,一片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刚学会使用气钉枪,这样装凳子更快,挣钱也更多,一个月能收入一千四五百元,够家里柴米油盐了,这多亏了村里的扶贫车间。”岳秀芳高兴地对记者说,她家过去因老伴身体不好、孩子上学等原因致贫,在多项扶贫政策资助下,加上在扶贫车间务工挣钱,他家已于2017年成功脱贫,“你看那边我做好的成品,漂亮得很,都是出口国外的。”
“就业扶贫车间2018年正式投用后,经过筛选,最终租给了这家外贸企业,主要考虑绿色环保和村民就业、收入稳定等因素,每年还可以为村里带来5万元的集体收入。”田小庙村党委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张华介绍,该车间是广州一家外贸公司的代加工点,老板就是当地人,企业规模较大,工资发放及时,村民放心。同时,该企业主要从事外贸生产,无污染、订单多,技术门槛较低,手工生产带动务工明显,村民上手快。
“我们这里平时务工的村民有20多人,其中贫困户有10人,因为订单较多,一年到头都有活干,工人工资按件结算,少的每月七八百元,多的超过两千元。”该车间负责人徐凤江说。
40岁出头的贫困户田小云属于车间内收入较高的工人,现在一天能做百余件半成品,每月工资超过两千元,家里已成功脱贫。虽然左腿因为交通事故出现残疾,不能负重,但工艺品制作主要依靠双手操作,所以年轻、反应较快的她在这里做得很顺手。“我的腿不方便,没法外出务工,想不到现在能在家门口挣钱,还不耽误做饭、照顾孩子。”田小云乐呵呵地说。
“通过建立就业扶贫车间、红森槐育苗基地、村级供销社等举措,加上光伏发电、温氏养猪等扶贫措施,目前村里贫困户年人均收入超过五千元。”张华介绍,该村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262户576人,目前尚余2户7人未脱贫,“通过多项扶贫救助,加上村民土地流转租金、村集体应急保障资金等,能确保剩余2户今年如期脱贫奔小康。”(记者任雷张珍文/图)
田小庙村就业扶贫车间内,村民正在制作出口沙发凳
新闻推荐
“大红灯笼高高挂,新年味道浓起来……”1月4日,“2020安徽省乡村春晚”——涡阳县城关街道社区春晚文艺演出,在开场舞《打开...
涡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涡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