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婶的幸福生活

新安晚报 2018-07-18 12:11 大字

□淮南武梅

老家的堂弟打来电话,说六月初二给三婶过七十大寿,要我们回去热闹热闹。我欣喜地答应。

但堂弟紧接着又说,三婶有交代,让我什么礼物都别带,她啥也不缺,吃的穿的用的,样样都有,只要我回去看看,她就高兴。堂弟还说,三婶非要他提前一天,开车一个一个接我们这些住在市内的丫头姊妹们,让我们在老家多住一天,几家的三层楼房大半都空着,有的是住的地方。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三婶的一些往事来。

三婶小时候是个苦命的孩子。她家在蒙城县年家岗。几岁时跟着父母一路逃荒要饭到河南,途中父母相继饿死了,她被送到当地的一家孤儿院。后来,她已嫁到淮南市潘集的姑姑知道了。几下河南,费尽周折才找到她,把她带回自己身边抚养。十八岁的时候,经人介绍嫁给了我三叔。

三婶嫁过来那会,奶奶家跟所有的农村家庭一样,很穷。虽然没出去逃荒要饭,但也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后来,三婶接连生了三男一女四个孩子,生活更是过得紧紧巴巴。因此,在三婶这个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村妇女身上,就发生过很多与贫穷有关的有趣而辛酸的事。

在我小的时候,农村还没通电,家家户户点煤油灯照明。灯火如豆,昏昏黄黄,早晨起来,每个人的鼻孔都是两个黑窟窿。好像在我七、八岁的时候,村里来了一些人,开始埋又粗又大的木头杆子,还在杆上拉线。一问,说是拉电线,拉好后,就能用上电灯了。电灯是什么东西,大家当然不知道。拉电的人就一番解释。有人就根据拉电人的解释,编了个顺口溜:“洋犁洋耙,灯头朝下”。三婶听了很疑惑:“灯头朝下,那洋油不就洒了么?”这在很长一段时间,都让三婶成为别人的笑柄。

因为三婶没上过学,所以,她就把上学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大堂弟比我小两岁,但三婶硬让他和我一起报名上学。刚上学时,就有描红课。一瓶墨汁一毛七分钱,但在当时也算是一笔“巨款”。因为堂弟年龄小,拿不好毛笔,接连打翻了两瓶墨汁。三婶没钱再买,就从锅底上刮了些草灰,加清水自己和了一瓶“墨汁”。堂弟美滋滋地带着去上课,结果一描字,灰是灰水是水,把个描红本弄得污七八糟,堂弟当即痛哭流涕,老师哄了好半天才哄好。全班同学知道了原因,也都笑翻了天。

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渐渐富强起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但在当时,小汽车对于农村人来说,也还算是稀罕物。那一年,村里有家女孩出嫁,婆家弄了个轿车去接亲。这在我们村,还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因为以前,接亲用过牛拉的大车,如果是雨天,就用几根木头钉成架子、上面搭块木板的拖车。再后来就是自行车,还有“突突突”冒着黑烟的拖拉机。那辆浑身闪着幽光,到处都能照出人影的黑色轿车一开进村,就吸引了大家的好奇心。三婶当然也在其中。只见她拨开人群,把脸贴在车窗玻璃上,手搭凉棚,使劲往里看,一边看还一边说:“这么矮,人进去是坐里头还是睡里头?”引得一圈人发笑……

现在好了,三婶再也不会因为贫穷而闹出笑话了。她家的三个儿子,虽然都没上大学,但个个勤劳能干,农忙时种田,农闲时节,也都有一门挣钱的好手艺。大堂弟是厨师,专门承包农村红白喜事的酒席;二堂弟搞装潢,贴瓷砖很拿手;三堂弟专门给人家打墙孔,都很挣钱。家家盖了三层洋楼。室内装潢美观气派,各种电器齐全。二堂弟和三堂弟都买了私家车。三堂弟前不久又换了个更高档的车。所以,三婶要他开新车接我们。

如今,三婶和三叔啥也不用干,几个儿子家轮流住,儿媳都很孝顺,端吃端喝,伺候得很周到。所以,三婶逢人就说,她做梦都没想到,她能过上今天的好生活。

是啊,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哪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呢?

新闻推荐

合作社的 扶贫葡萄熟了

7月12日,蒙城县岳坊镇道源种植专业合作社葡萄大棚下,游客在采摘成熟的葡萄。当天,蒙城县道源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的无公害葡...

蒙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蒙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