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毛岸英与渤海区的土改运动

鲁北晚报 2014-09-12 11:50 大字

□特约通讯员 赵荣红 刘静雅

在渤海园的展柜里有一张《土地证》,这张静静地躺在展柜里的土地地契已经泛黄,但它却记录着一场从根本上摧毁中国封建主义制度根基的大变革,见证了贫苦农民延续两千多年的关于土地的梦想变成现实。

1946 年5月,根据毛泽东的指示,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要求放手发动群众,实现“耕者有其田”。由此,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土地革命运动,但工作中也暴露出了改革不够彻底和党内思想、组织不够纯洁的现象。对此,1947年7月,中共中央工委在河北西柏坡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并通过了具有指导意义的《中国土地法大纲》。当时,刚从苏联学习回国的毛岸英同志也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毛主席把毛岸英叫到自己的办公室,告诉他说,外国的大学你念过了,可中国的大学你还不熟悉。要念好中国的大学,当务之急是深入农村,了解农民,也就是了解国情。为此,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中央决定让毛岸英到农村一线参加“ 土改整党运动”。

1947年11月 6日,化名“杨永福”的毛岸英随时任中央土改工作团团长的康生等,到达山东渤海区党委驻地阳信县李桥村。当时他的身份是康生的情报员和联络员。根据工作进展和上级指示,渤海区党委决定在李桥进行建乡试点工作,并在王架子村召开了专门会议。在会后的选举中,大家提名杨永福(毛岸英)同志为计票员,经投票选举产生了新的乡政权。不久,根据工作需要,毛岸英与同来的部分同志转调到了阳信城东南的张家集村,被安排在张元林大爷家的东屋里。毛岸英非常勤快,无论到哪都闲不住,一有空闲他就放下扁担抄扫帚,帮着干着干那,不长时间,房东张大娘便待他如儿子一般,不叫他“杨同志”二称呼他为“孩子”了。在阳信期间,毛岸英从未表明身份,一直穿着一件爸爸给他的肥大旧军装,写字用的是铅笔,笔记本使用五颜六色的旧纸合订而成,完全是一副“土八路”的形象。每逢吃饭,总是和勤务人员挤在一起。工作中,他大公无私,坚持原则,敢于直言,高度负责。在总结建乡试点会议上,当会议将要结束时,主持会议的段林问道:“杨永福同志你还有什么意见没有?”毛岸英从座位上站起来,就工作中存在的“左”的倾向和一些不妥之处,客气而又认真地提出了两条改进建议。他的发言立刻获得了在场人员的赞同与掌声。在“土改整党”中,康生等人大搞极“左”路线,并胡乱安排罪名先后撤了渤海区委书记景晓村和胶东区委书记林浩的职。当时,作为康生联络员的毛岸英也参加了会议,他对康生极端主义的做法非常不满。毛岸英在渤海区待了长达半年之久,直到1948年5月才离开渤海区。他离开的清晨,天下着小雨,张大娘却紧紧地抓着他的手,送了一程又一程,并一再的叮嘱:“孩子啊,以后工作起来,不能没白没黑的干,该歇歇的时候就歇歇。”

土地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生产关系的变革,也是一场激烈的社会革命运动。农民有着强烈的土地要求和革命的积极性,但是,在当时的条件下,有相当一部分农民不敢理直气壮地从地主手中取得土地。另一方面,作为变革对象的地主阶级则有着多年的统治经验,他们在社会的各个方面有着根深蒂固的基础。在诸多情况下,我党决定对前段土改工作进行复查。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是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新闻推荐

兄弟联手偷白灰案发齐进拘留所

□通讯员 邱胜岩   晚报阳信讯 为了建院墙,省点钱,阳信县水落坡镇某村的兄弟两人驾驶机动三轮摩托车到邻近的商店镇一白灰场进行盗窃,不料钱没省成还被抓;就在...

阳信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阳信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