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路上不落一村一户一人
——巴中市脱贫攻坚系列报道之三
本报记者 袁静
立足全市整体贫困、深度贫困、连片贫困和贫困村与非贫困村发展基础差等实际,巴中市创新探索了“三三”均衡发展机制,对预脱贫村实施“三对标”、已脱贫村实施“三巩固”、非贫困村实施“三同步”,统筹推进区域均衡发展,狠下“绣花功夫”,确保脱贫路上不落一村一户一人和到2020年实现同步全面小康。
A“三对标”打好贫困退出攻坚
“多亏了政策好,我们一家人现在搬了新房,日子越过越好。”去年,通江县龙凤场镇柏垭子村贫困户李乾生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在新房子里过了一个欢乐的春节。他所在的柏垭子村,通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发展产业项目,村民不仅住上了好房子,还过上了好日子。柏垭子村在去年顺利脱贫。
去年,全市有7.46万贫困人口脱贫、168个贫困村退出,体现的是巴中市坚持精细施策,对预脱贫村实施对标“五有”补短板、对标政策强宣传、对标验收抓督查“三对标”,着力打好贫困退出攻坚战。
在具体实施上,将“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细化为贫困村、贫困户退出“双七有”标准,按照缺啥补啥要求,采取“干部提、群众议、部门审、政府定”的办法,分村分户建立脱贫攻坚项目库,一次建库、分年实施、对标投入。推行帮扶政策明白卡、贫困户基本信息卡、帮扶工作记录卡、贫困户收益卡“四卡合一”台账,实现全程无缝痕迹化管理,确保圆满完成今年“101个贫困村退出、6.09万贫困人口脱贫”的任务。
B“三巩固”打好稳定脱贫提升
“去年收入还可以,日子越过越红火。”3月8日,在巴州区曾口镇书台村,贫困户张学华算完账后,忍不住发出感叹。这几年,他搬进新居,吃上了自来水,用上了安全电。更惊喜的是,在村里的食用菌产业园务工,去年他家人均年收入达到5000元。
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巴中市坚持精准脱贫与防止返贫双向发力,巩固好已脱贫村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新村建设“三巩固”,重点突出“产业增收、基础管护、新村治理”,增强造血功能,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按照“村有支柱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有增收技能”的要求,着力拓展贫困群众增收渠道。用好产业发展基金,采取入股、租赁、直接经营等办法,发展乡村旅游、特色种养业,不断壮大集体经济规模,增加贫困户的股金、薪金、租金“三金”收入,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确保有生产能力的贫困户每户有1名致富明白人。去年,全市发展脱贫产业37万亩,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达9.6万人。
C“三同步”打好全面小康决胜
如何解决贫困村与非贫困村、贫困户与非贫困户发展不平衡?如何让有限的扶贫资金最大限度发挥效益?针对全市非贫困村的贫困人口占总贫困人口的70.7%的现状,巴中市对非贫困村实施发展规划同步、项目投入同步、结对帮扶同步“三同步”,着力打好全面小康决胜战。
科学编制《巴中市脱贫攻坚规划》《2018年非贫困村均衡发展实施方案》,兼顾全市贫困村和非贫困村建设。在内容上统筹谋划,系统推进基础设施、新村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实现产业连片、道路连通、水利及通讯、电力联网。在空间上全域覆盖,将全市划分为100个连片扶贫片区,将目标任务具体到村、到户、到人,确保脱贫不漏一村一人。
兼顾贫困村与非贫困村,每年每区县安排不少于60个非贫困村,每村按400万元左右规模,实施集中投入,支持非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按照“精准脱贫”与“区域开发”双轮驱动,将全市划分为100个片区,按每村2500-3000万元的投资规模安排项目,同一片区的贫困村与非贫困村基础设施同步建设。
在脱贫不脱钩的前提下,推动帮扶力量向就近非贫困村倾斜,每名党员干部再帮扶1-2户“插花”贫困户。对贫困户在20户及以下的非贫困村,为每户贫困户落实1名结对帮扶责任人,确保非贫困村贫困户帮扶工作全覆盖。
新闻推荐
推进国土绿化扮靓绿水青山 巴中市森林覆盖率已达62.1% 今年预计完成营造林35万亩
最是一年春光好,植树添绿正当时。3月4日,在通江县青浴乡张家坡村,全乡干部在此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大家两人一组、五人一群,有...
通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通江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