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权颁证注入生机“沉睡财富”释放活力
6月5日,芒种时节,巴中市巴州区水宁寺镇三皇村村民王述伍起了个大早。这天,他要和几个“产业工人”到村里的猕猴桃产业园修剪果枝。望着园子里第一次挂果的猕猴桃,王述伍感慨,这在几年前是难以想象的。
近年来,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巴中以土地入股保底分红、合作开发共建共赢、统一流转租金递增和亩产折价扣减成本等4种机制为基础,促进农村土地等资源适度规模经营,通过探索激活农村“沉睡财富”,逐渐释放出农村发展活力。
□田翠萍 本报记者 庞峰伟
两股一转 搅活“一池春水”
三皇村是四川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的首批试点区域之一。
作为一个典型的传统式村庄,“以前种一季水稻,辛辛苦苦大半年,一亩地最多收入千把块钱,除去种子、化肥、农药等费用,剩下的就更少。”王述伍说,当时不少村民都曾将田地撂荒,或者有的就只种一季水稻。
望着“沉睡”的土地,王述伍也心疼,但应该怎么利用,他也说不出来。
两年前,三皇村抓住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确权试点机遇,在确权颁证的基础上,采取入股分红的形式将农民土地集中起来,并建立起“天宇”土地合作社。目的在于通过探索实践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农村集体资产入股的“两股一转”模式,建设现代园区,发展集体经济。如今,全村共有210多户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建起1500亩的猕猴桃产业园,不少村民成了“产业工人”。
随着土地资源被盘活,村民们的腰包也鼓了起来。眼下,将土地流转给公司的王述伍不仅在产业园挣起了固定工资,再加上土地流转的费用,以及家里出栏的生猪、鸡鸭等,一年收入三四万元不成问题。更关键的是,猕猴桃正式挂果后,公司还会按照30%的比例向身为“股东”的村民分红,实现农户持续增收。
更多的效益不断显现。基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截至目前,巴中共引进工商资本63.5亿元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18家,发展各类农民合作组织1413个,农民合作组织成员达到15.7万户,带动农户22.6万户。
人才归来 掀起创业热潮
作为劳务输出大市的巴中,通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不仅激活了农村资产还吸引了大量人力、人才的回流。“归来!”谈及这个问题,巴中市委统筹办相关负责人激动地说,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带来的机遇,已经让越来越多的在外发展人员决心归乡创业。“跟以前大不一样了!我们感受到了产权制度改革给农村带来的活力和机遇!”南江县关门乡石庙村七社杨光平、周小欢夫妇,在外打拼十几年积累千万家产,去年春节决定回乡创办养牛场。目前,他们已投资数百万元,流转土地360亩,自种牧草和蔬菜,通过走循环发展的路子,每头牛纯利润达5000元以上。今年他们计划出栏商品牛500头,并采取寄养、托养等方式带动周边农户养牛。
掀起创业热潮的,还有恩阳区川明参协会。该协会自建立5000余亩川明参种植基地以来,基地很快就成功吸引了张明理等数名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并于今年开展仿野生灵芝种植。“第一季便盈利20余万元,解决了40多名乡亲的就业问题。”该协会负责人介绍,仅今年春节以来,巴中全市就有56人回乡创业,回引资金4.05亿元。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刘佳)近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张东升率调研组赴巴中市开展省委人大工作会议专题调研暨贯彻实施新立法法调研。调研组先后来到巴中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和巴州区、恩阳区、平昌县...
南江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南江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