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勇岳旭东本报记者尹勇记者走进位于海拔米的下两
□孟勇 岳旭东 本报记者 尹勇
9月9日,记者走进位于海拔1400米的下两镇元顶子农村新型社区,只见一排排厂房和“巴山新居”整齐排列,一条条笔直的水泥路进村到户,一排排绿树鲜花点缀其间,一幅优美文明的现代新村画卷迎面展开。
改变的不仅是住房
宽大的客厅、雪白的墙壁、淡黄色的地板砖、38英寸的液晶电视、双门大冰箱、松软的沙发……在社区居民谭小琼的家,记者怎么看都不像想象中高寒山区住户的住房。
2011年,元顶子牧场的三栋牛舍就是谭小琼和其余40多名职工的家,谭小琼一家四口,就在仅20平方米左右的牛舍里挤了20多年。随着“巴山新居”工程在元顶子片区的推进,谭小琼家的住房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原来的三栋牛舍的地基上,修起了一套套120平方米、三室一厅的新房。此外,元顶子社区还配套建设了广场,社区里添置了路灯等设施。
改变的不仅是住房,元顶子社区居民用水问题也得到了彻底解决,居民们一到冬天到处找井水和融雪吃水的境况一去不返。如今,元顶子社区已经兴建供水站,安装了输水管道5000米,家家户户都喝上了自来水。
变化更大的是道路。以前,从南江县城到元顶子山脚下,坐车要两个小时,步行到山上的茶场还要4个小时。后来,虽修了一条泥碎路,但路面坑坑洼洼,一碰上雨天、雪天,上山下山都非常不方便。现在,修通了高标准的水泥路,从元顶子出发,一个半小时就可到南江县城,40分钟就能到巴中城区。
增加的不仅是收入
元顶子社区在推进“巴山新居”工程建设的同时,以茶场为依托、茶文化为主体发展产业,社区居民既是当地农民,也是茶场职工。交通条件的改善,使元顶子社区居民们收入倍增。不仅茶叶的销路更宽了,前来旅游的人也更多了。曾经的荒山野岭,如今已经建起三家大型农家乐。
时值初秋,记者看到前来玩耍的游客络绎不绝。云霞山庄老板杨辉介绍,自开业以来的一个月里,纯收入已近万元。
采访中,谈起元顶子社区的巨大变化,居民们无不笑逐颜开,而更多的则是对党委、政府的感激之情。“没有‘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的大力实施,没有产村相融理念的规划引领,就没有今天的元顶子社区。”居民们说。
“南江县把以社区化理念建设‘巴山新居\’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载体,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同行的县农委负责人告诉记者,全县采取统规统建、统规自建、统规联建、市场开发等模式,依托棚户区改造,打造元顶子社区等聚居点8个;依托洪灾重建,加快将营、长丰等70个洪灾重建新村建设;依托产业基地,建成南鹰、元顶等产业聚居点46个;依托被撤并乡驻地,打造东垭、花桥2个新农村综合体;依托城郊组团开发,打造槐树、跃进等城郊新村。
新闻推荐
本报讯(徐刘洋记者邹渠)11月18日,南江县团结乡甲鱼养殖户李定强与县水产渔政部门的干部们一道,将价值3万余元的4000尾优质甲鱼幼苗投放到南江河。这是南江县首例水产养殖户义务增殖放流。李定强201...
南江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南江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