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牛精神
2015年11月29日,中国邮政将发行《图说我们的价值观》特种邮票一套3枚。邮票第2枚为“中国梦·牛精神”。我理解这枚邮票的含义就是,要实现“中国梦”就必须践行“牛精神”。
说到“牛精神”,我们马上会想到默默奉献、辛勤耕耘,脚踏实地,吃苦耐劳。以及鲁迅的:“俯首甘为孺子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臧克家的:“老牛蛮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这些牛之美德汇聚的正能量,形成了中国“牛精神”之核心。
牛是力量的象征,开拓进取可谓“牛精神”之灵魂。引领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就竖有拓荒牛之雕塑,这是深圳城市精神的第一标志。而当年站在深圳改革开放最前沿的人,就是陕西人的习仲勋,显示了他作为具有秦川牛秉性的那种秦人的志存高远的豪迈气概,敢为人先的锐意求变,埋头务实的忠厚坚韧,中国之改革开放有他的一席之地。
牛的这种精神,也正是我们所提倡的时代精神的支柱。
牛在中国是一种具有图腾意义和神性的动物,它为中国几千年的农业社会发展进程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人借牛力开垦耕种的历史由来已久,所以中国人素来有爱牛、敬牛、拜牛的习俗。
牛的图腾崇拜,可追溯到4000年前大禹治水时期。相传大禹治水时,每治好一处,就要铸铁牛投入水底,以镇水患。到了唐代,铁牛便改设岸上了。比如曾经置于秦晋黄河两岸而闻名遐迩的黄河铁牛。
古人认为牛拥有“五行”中土属性和水属性的神力。五行中讲水能生木,所以牛的耕作能促进农作物生长,又讲土能克水,所以古人们在治水之后,常设置铜牛、铁牛以镇水魔。
建都于长安的西周时期诞生的《诗经》,就有关于牛的记载:“日至夕矣,养牛下来……日至夕矣,养牛下括。”
陕西的牛文化源远流长,洋县张家村出土的“商·牛觥”,被称为“神兽形觥”;岐山县贺家村出土的“牛形尊”,为西周青铜器罕见的珍品;宝鸡市茹家庄还出土一件“西周玉牛”;陕西历史博物馆征集到一件南北朝时期的“彩绘独角兽”除过一独角,背浮雕有翅膀外,其余均为牛身、牛头、牛腿、牛蹄,也应称“彩绘独角神牛”。
更为诊贵的是绥德县出土的汉画像石“牛耕图”。让人们从牛耕图上一睹牛服务于人类的历史真实。牛是使原始先民告别刀耕火种,进入农业文明的驱动者。在远古社会,牛是第一生产力,农耕文明的一个鲜明的符号。
牛为“耕农之本”,牛耕可以说是始于陕西。早在四千多年前《山海经·海内经》就有牛耕的记载:生活在陕西周原“后稷是播百谷。稷之孙曰叔均,始作牛耕。”因之中国邮政发行的《汉画像石》邮票第一枚就选用“牛耕图”。
而流传在陕西的与牛相关传说、故事,也有不少,例如:紫气东来,老子入关,在于老子骑的青牛为二十八星宿之一。以及金牛道五丁开关、“牛郎织女”石像塑在汉长安昆明池畔、西汉名相丙吉长安城外的“丙吉问喘”、韩滉画牛的《五牛图》等等。
华夏民族的创世神话中,是牛耕耘创世。牛拉动犁铧划开沉睡大地,唤醒生命的种子,沟通人与天地神灵的联系。李长卿《松霞馆赘言》:“地辟于丑,而牛则辟地之物也,故丑属牛。”地辟于丑,即牛耕耘创世,为开天辟地的功臣。
古人以牛象征地,牛被称为“仁畜”“瑞牛”,民间有福牛耕瑞,吉牛迎春的吉祥语。《周易》中称“坤为牛”,即牛是负载生养万物的大地即坤卦的象征物,“坤像地任重而顺,故为牛也”。因之牛也被誉为“神牛”,其身具之美德,几千年来更得到了人们普遍的赞颂。
郭沫若说:“牛为国兽。”因之可以说“牛精神”也是中国精神。以“牛精神”助推中国梦,就有了实质性的非同寻常的历史意义。
“方寸辉映中国梦”集邮征文①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袁锋郑亚玲)2月29日,由陕旅集团精心筹备的陕西省30个重大文化产业项目之一岐山周文化景区在宝鸡市岐山县举行盛大项目开工仪式。据了解,周文化是中华文化之源,同时也是中国儒家和道家文化...
岐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岐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