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退休教师的临终遗嘱
赵智宝 冶林祥 本报记者 李晓军
7月27日早8时刚一上班,岐山县枣林镇中年妇女陈周翠携子早早来到县慈善协会办公室,亲手把1000元人民币交给工作人员,并再三叮咛是她的父亲陈兆临终前给县慈善捐赠的最后一笔款,这一举动让在场的县慈善协会领导和工作人员无不动容,感动万分。
陈兆今年77岁,1988年他从枣林镇的一所小学光荣退休,回到枣林镇街道老家居住。在学校工作时,陈兆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辛勤耕耘、教书育人,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学子,桃李满天下。在学校工作的几十年时间里,他乐于助人,不管哪个老师家中有困难或者学生求助,他都会伸出温暖的双手相助,深受师生的爱戴。
熟悉陈兆的人,都知道他是个闲不住的人,这与他豁达、开朗的性格是分不开的。他逢人便说:“现在社会真好,我们要多做善事,救助有困难的人。”大家知道,到了他这把年纪的人,身体不是这儿不适就是哪儿有病,一年要住院好多次,还要养家糊口,往往把钱看得很重,但陈兆总是精打细算,省吃俭用,从2008年“5·12”汶川地震以来,他坚持每年向县慈善协会捐款500元,2013年又增加到1000元,连续几年被评为全县“慈善工作先进个人”。
陈兆老人做过的善事还有很多很多。比如他看到镇上的环卫工人大多是残疾人,风里来,雨里去,把镇区街道的卫生打扫得干干净净,他就想着为他们做些什么?他和儿女们一合计,一家人都十分支持,从2009年起,每当盛夏他就给镇上的环卫工人将买来的口罩、手套、草帽、白糖、茶叶等劳保用品送到他们手中,端午节为他们送去油糕、粽子,中秋节送去月饼,这些都让环卫工人十分感动。
这些年,周围的贫困户不管谁家有困难,他都无私援助,见弱者就帮。村上有个五保户叫陈全全,身体有病,陈兆经常问寒问暖,送钱送物,关怀备至。他还热心枣林初级中学和村上的公益事业,近年来先后为建校、修路筹款2万余元。
天有不测之云。因为陈兆老人积劳成疾,从去年下半年以来身体体质越来越差,患低烧不退,儿女们送他去多地医院治疗效果不佳,卧床不起。今年4月,陈兆逝世的前几天,子女们问他还有什么要交代,那时他已处于昏迷状态,还不停地念叨一千元。当子女们问到是不是给慈善协会要捐钱时,他点了点头。当他稍微清醒时,便说今年“一日捐”的善款还没有捐,这时子女们明白了,表示说只要您老人家高兴,我们每年都去县慈善协会捐款,这时老人会心地笑了。他说:“我怕你们不愿意呢,没敢告诉你们,要是这样,我也就一百个放心了。”因此,出现了文章开头那感人的一幕。
陈兆老人去世后,子女们在清理老人遗物时,没有见到什么存款和现金,钱包里除了一些零花钱外,只有许多捐款发票和他人的借款条据。陈兆老人去世后,周围十里八乡的人争相前去吊唁,他高风亮节的崇尚品德受到村邻及周围人的赞许。
新闻推荐
拳拳公仆心殷殷帮扶情 ——岐山“百名干部联系百户企业”活动侧记
通讯员赵智宝记者霍强实习生方彤金秋10月,广袤的西岐大地到处是繁忙的景象。位于蔡家坡工业园区的宝鸡华强钢构公司,人来车往,一派繁忙。总经理何林岐感慨地说:“没有县委书记张海建的关心支持和帮扶...
岐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岐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