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夏,一个农机手的苦与乐
通讯员 王发明 记者 吴莎莎
从5月底就开始外出作业,每天在闷热的操作室里工作十几个小时,时刻还要牵挂着家乡的小麦……最近10多天,是岐山县青化镇南武村农机手张天忍一年中劳动强度最大的时候。不过,他倒是希望这样繁忙的日子能长一些,那样他的收入也能高一些。
日夜兼程回家收麦
6月13日中午,骄阳似火。在岐山县青化镇南武村的一处麦田里,一台收割机正轰鸣作业。收割机所过之处,麦茬整整齐齐,被粉碎的秸秆向远处延伸着。收割机操作室内,一台小风扇拼命地吱吱呀呀转着,坐在里面的张天忍汗水还是不停地往下淌,在沾满灰尘的脸上留下一道道“汗迹”。
凌晨4点多,刚从外地回到老家,7点左右就开始作业,张天忍只休息了3个小时。
“没办法,不辛苦咋能挣钱呢!再说现在家里的小麦都熟了,大家都急等着收割。”张天忍说,经过近一周的高强度作业,他已经适应了这种紧张的节奏,“要是感觉到太累,我会停下来休息一会儿的。毕竟,安全还是要放在第一位的。”
“看人家的都割了,咱村的老少爷们都急坏了,幸好他及时赶回来了。”看着地里的小麦一片片地被收割机“吞下”,村民杨周联心里一块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了地。他说,按照这样的收割速度,至多2天时间,村里的午收季就能结束。
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
张天忍2010年买的收割机,当年只是在周边几个村子里晃悠,收入也一般。
“咱们这边的麦子熟得比南边的要晚几天,要是在家的话,也只有两三天的活。”张天忍说,买收割机花了一二十万元,他想尽快收回本钱,和妻子商议后,他们决定到外地去闯闯。
5月底,张天忍开着收割机带着妻子出发了!因为缺乏跨区作业的经验,张天忍不敢跑得太远,就把目的地选在了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离家不是太远,要是家里的小麦熟了也能及时赶回来。”张天忍说,在他离家之前,乡亲们就叮嘱过他,要及时回来收自己村里的麦子。
由于当地机械不是太多,张天忍的生意很火。为了多挣钱,他每天都要工作10多个小时。“一般早上7点开始割,一直到晚上10点多。”张天忍说,长时间的操作也会让他感到很累,中午的时候他都要休息一两个小时。更让他感到难受的是操作室里的闷热,虽然有一个小风扇,但几乎没什么作用,里面温度至少得有40度左右。但张天忍累并快乐着。
“一切以麦收为重”
6月11日晚上,张天忍得知家里的麦子已经可以收割,便开始往家赶。13日凌晨4点左右到家,7点就开着收割机在村里的麦田忙活起来。
根据当地相关部门要求,除了留茬不能高于12厘米外,收割机还要配置粉碎机,让秸秆就地还田。“如果不装粉碎机,正常的话一天能收100多亩,现在一天最多收七八十亩。”张天忍说,因为都是乡里乡亲的,价格上他也不好意思多要。如果光是收麦倒罢了,但还要秸秆粉碎,每亩地50元的价格确实有点偏低。
“一亩地下来要用二三十块钱的油,加上机器损耗,基本上就不挣什么钱了。”张天忍说,照这样收下去,近乎于白干。
“我们再跟大家商议一下,每亩地再加点钱”,一位村干部安慰张天忍,“先把麦子收完再说,乡亲们不会让你吃亏的。”
“现在一切以麦收为重,我也不好意思让大家加钱,但我的成本确实比较高,大家也担待点。”听到村干部如此说,张天忍倒觉得有些难为情了。
新闻推荐
赵智宝冶林祥本报记者李晓军7月27日早8时刚一上班,岐山县枣林镇中年妇女陈周翠携子早早来到县慈善协会办公室,亲手把1000元人民币交给工作人员,并再三叮咛是她的父亲陈兆临终前给县慈善捐赠的最后一...
岐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岐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