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岐山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力求形象化具体化—— “让群众唱起来,跳起来,笑起来”

陕西日报 2014-12-04 00:07 大字

本报记者 卢新智 通讯员 赵智宝 张武娟

岐山古称西岐,是周文化发祥地。近年来,岐山县坚持“以人为本,以文为魂”的育人理念,将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使“厚德、仁爱、包容、求实”的岐山精神弘扬广大,城乡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社会风气越来越好。

  一首歌曲唱响西岐

“古岐山,有种礼叫周礼润德,有份爱叫甘棠遗爱,有段传奇叫周公吐哺,有种历史叫天下归心……”这是当今岐山城乡群众传唱的一首方言歌曲,名叫《岐山是个好地方》。歌曲用原汁原味的地方方言,传唱着岐山风土人情、民俗民风、名吃特产。歌曲一诞生,就受到当地群众的追捧和喜爱,纷纷通过微信、微博等媒介向社会传播,一时间唱红了岐山大地。

近年来,岐山县群众文化活动日趋活跃,仅跳广场舞队伍就有200余支。在去年开展的“中国·岐山风情广场舞”词曲征集活动中,就征集歌词198首,乐曲168部。在此基础上,分别制作成《岐山之恋》、《岐山等你来》、《渭水之恋》等优秀广场舞歌曲专辑。今年国庆前夕,这些歌曲经县电视台和网络播出后,一个月听众点击次数就超百万。

  一块展板释放魅力

在岐山县城礼乐广场西侧,有一块不大的展板,每天吸引着一拨又一拨人前来观看。自春节展出以来,已有数万人观看,时至今日仍络绎不绝。

原来,为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岐山县策划举办了“知历史、懂文化、明县情、爱岐山”主题展览,并在全县巡回展出。展板分为“转鼓之乡览名胜、陕菜之乡话民俗、周礼之乡识名人、青铜器之乡看历史”四个内容。旨在通过文字和图片,全面展示岐山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和现代风貌,提升岐山人自豪感。

岐山县今年还紧紧抓住建设周文化大景区、打造凤鸣旅游名镇、申报国家千年古县等机遇,通过不同形式,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据统计,全县共举办形式多样的各类展板、展览50余期,观众达5万余人。举办优秀文化大讲堂15期,听众达2800多人。

一个广场赋文化生命

凤鸣镇八角庙村休闲广场,每天都有三五成群的老人,或跳扇子舞,或打太极拳,远有古城墙,近有文化长廊,村里村外,整洁宁静祥和。

“让群众唱起来,跳起来,笑起来。”岐山县县长何宏年说,以“美丽岐山中国梦”等为载体,通过戏曲演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表演形式,广泛开展适度规模的内容健康、形式新颖、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都很强的群众文化活动,旨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形象化和具体化,让群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文化是经济发展的灵魂,有了灵魂经济才能活起来。”县委书记张海建说,让群众创造文化,文化才有生命力。

  一群模范引领新风

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今年岐山县广泛开展了首届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通过基层初评、社会公示、网络投票、实地考察等程序,使西北机器厂有限公司镗床班班长赵永红、县环卫站工人张列平等10人脱颖而出,分获敬业奉献、孝老爱亲、助人为乐、诚实守信、自立自强道德模范称号。县医院内一科副主任张易民等7人,获得首届道德模范提名奖。

为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岐山县还相继开展了“十大孝子”、“最美岐山人”和“道德模范”评选,以及爱心捐助、结对帮扶、志愿者服务等活动。目前,全县共注册志愿者5400多人,组建起健康义诊、科普宣传、爱心奉献等17个县级部门、180个基层志愿服务队,深入社区、农村、教老院等服务群众7.8万人次。

新闻推荐

岐山荣膺中国礼仪文化之乡殊荣

本报讯(记者李卫通讯员赵智宝龚晓辉)在羊年春节之际,从首都北京传来喜讯,岐山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礼仪文化之乡”称号。它的命名将对保护岐山独特的礼仪文化资源,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具有...

岐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岐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