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石山俯首 甘泉作证

广西日报 2010-11-29 22:24 大字

黄 强

在靖西县大石山区里活跃着一支找水打井队,他们以解决村屯的缺水为己任,让地下流出更多更清洁的甘泉是他们最大的追求。他们在广西开展大石山区人畜饮水大会战中,几乎跑遍了靖西县的每一个角落,潜心研究该县的水文地质情况,制定打井方案,组织打井施工,为了让更多农民喝到洁净水,他们奔走在山林野地、田间地头。

“你们来得真及时啊”

今年11月8日下午,靖西县地州乡福留村弄会屯,上午还是凉风习习,下午太阳却是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刚收完稻谷的田间闷热难挡。5名技术人员在这里拉上7条1000多米的线为该屯进行物探测井,物探工程师不停地连接各点位,记录起一组组数字,画上一条条曲线,并指挥着各测点的工作人员移动上百个位置。热心的村民前来帮忙,村民问得最多的是“哪里会有水”、“能不能靠村边打口井”、“下面的水够我们用吗”等问题,技术人员都按当地的水文地质情况一一作答。

这是广西第四地质队驻靖西县找水打井队物探组工作的一个缩影,这样的情景在靖西县的其他缺水村屯都能见到。目前物探人员已在靖西测联合剖面18条、7000多米、707个测点。11月8日物探组又前往到渠洋乡新和村大生屯,虽然只有20多公里的路程,但由于山路曲折,走了几个小时才到达。

人口560人、牲畜250头、耕地350亩的大生屯,水对村民来说太重要了,他们天天都在期盼能打一口水井,看到地质队拉着物探仪器来到屯里,村民都纷纷涌了上来,帮助搬运仪器设备,一位老伯说:“眼看干旱季节到了,你们来得真及时啊!”

为了让更多缺水村屯用上地下水,找水打井队员在不停地奔忙,为了赶时间,每天早出晚归,采集测量水文地质数据,中餐往往就是早上就准备好的馒头、包子,水文地质工程师苏荣琨说:“中餐最大的享受是看到村边有小卖部,这样,我们就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方便面了!”

一位村民说:“看到他们开展水文地质调查却常常累得汗流浃背,我们就已经感到政府在关心我们,想请他们吃饭、喝水,都被一一婉拒了。”

大明、上马、巴远、高京、大生屯……几个月来,这支找水队走村串寨,踏遍了靖西的山山水水。他们从9月份进驻靖西,用了两个月时间,全部完成了1∶10万水文地质野外调查任务,调查面积达3326平方公里,调查缺水村屯277个、天然水点87个,岩溶点45个,圈定具找水打井条件44个。新分配到队才一年的大学生林政华向我们介绍,这两个月繁忙的时候,找水队每天工作达十五、六个小时,白天出野外调查,晚上整理资料,单是调查卡片就填写了489张。

“找水打井队是我们的福星”

前期的水文调查工作,给打井施工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10月12日龙临镇龙明村大明屯上钻、10月14日同德乡伏马村上马屯上钻、10月22日地州乡龙腾村中屯上钻、10月29日渠洋镇新力村上下泥屯及古领屯上钻、10月31日地州乡润远村岜远屯上钻、11月3日禄峒乡大金村高京屯上钻……

找水打井队的辛勤工作,给靖西县的部分缺水村屯带来了久违的甘泉,目前已有5口水井完工并打出地下水。

地州乡镇龙腾村中屯村民老李,看到钻探施工队进驻靖西半个月就打出了日涌水量400多吨的第4口水井时,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找水打井队是我们的福星,如果没有他们,我们不知道要为水犯愁到几时。”

该屯早些年在村边开挖了一口浅井,靠的是山上流下来的水和地表水,洗衣做饭都用它,很不干净。不仅如此,到了旱季连这点不干净的水都缺乏。老李说:“我们盼水盼了多年,打井队来了以后,打出这么大水量的井,我们太高兴了,这下我们享福了!” 

腾村村干部更是乐得天天往试抽水的井边跑,总是看不够那花花流出的水,每次都热情地招呼打井工人到家里吃饭,但现场施工人员每次都婉言谢绝了,一名钻工透露:“到当地找水打井尽量不打扰村民,是我们不成文的规定。”

为此,打井施工人员每到一处,都是自己搭工棚,吃住在施工点边。为了方便日后水井的管理,施工人员还细心地将水井情况做好记录,交给村委,打井工作结束,队员们都不忘说一句“以后水井有什么问题你们都可以联系我们”。

贤世荣、覃学友、苏荣琨、林政华、陈无欢等水文地质技术人员,在实施广西大石山区人畜饮水工程大会战以来,奔波于解决缺水村屯的找水打井工作,为靖西县许多村民熟知,被亲切地称为“贤工”、“覃工”、“苏工”……

“用技术专长服务广大村民”

随着打井工作逐步推开,靖西等偏僻山区数以万计的贫困农民喝上了干净的地下水,当地村民都说:“这是摆脱贫困,走上致富之路的开始”。看到这一切,找水打井队每个人都由衷的高兴。

“我们找水打井来自于村民生产需要,应该用我们的技术专长服务于广大村民,让他们受益是我们的最终目的。”这是找水打井队员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两个多月来,围绕怎么让更多缺水村屯用上地下水,提高打井命中率,找水打井队克难攻击,不懈努力,靖西县各找水打井片区都饱含了他们的一片心血。

“作为靖西找水打井工作的负责人,为了准确定孔位,除了参考物探数据外,对各种不同的岩层走向、落水洞、水点等细节都不放过,对所有打井点布孔位置都亲自检查。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染别人、带动别人,虽然工作很辛苦,但我们心甘情愿跟着他干。”贤世荣认真细致的工作影响和带动了全体队员。

在南坡乡,贤工的助手小林在开展水文地质调查时,发现了原来手工描述的地层与实际不相符,就及时地纠正这一地层的标识,避免了对水文地质情况的误判。在贤工的指导下,小林布下的钻孔,成功地打出了每小时涌水量达18吨的水井。

由于找水打井队严谨的工作态度,目前他们所布的钻孔,达到孔孔见水,令他们感到很欣慰。但他们深知,从水文地质的条件上来讲,达到100%成井率是不可能的,因此,他们每一个人都要求自己:每一个井都有它的特点,每打完一个水井,工作都要从零开始,都要经过很多辛苦的工作。

两个多月里,打井队两个小组每天大多时间在野外工作,每天去两三个点,从靖西县到各点两次来回,两个小组长就要跑上百公里路……单从这些数字来看,辛苦程度自然不用多说。但他们的努力得到了当地政府的肯定,至发稿前为止,他们打出的水井已可解决上万人的用水问题。

新闻推荐

幸福指数上行线

本报记者袁琳广西民间流传着一个顺口溜:“民生政策真够味,农民种粮不纳税,儿童读书不收费,学生上学送路费,困难救助齐到位,建设和谐好社会。”老百姓说,风雨兼程90年,在党的领导下,生活在社...

靖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靖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