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噪声扰民,监管不能“跑龙套”

安庆晚报 2013-11-20 15:50 大字

[摘要]徐剑锋

 

11月10日一大早,桐城市文昌街道的张大爷气呼呼地来到桐城市公安局文昌派出所接待室,投诉桐城市毛河一家木材加工厂。原来,张大爷住在桐城市毛河某木材加工厂附近,加工厂工人作业日夜无休,经常在中午和夜晚时分还在从事机器作业,巨大的机器轰鸣声扰得附近居民无法休息,张大爷几次交涉均无果。(《安庆晚报》11月18日)

噪声扰民由来已久、饱受诟病,尽管在市民的叫苦不迭、忍无可忍中,有关部门进行了专项整治,采取了一系列严管措施,但这个“老大难”问题依然久治不愈。笔者认为其根源在于监管缺位和执法缺力。

必须看到的是,扰民问题涉及到城管、公安交警、工商等多个部门,由于是多头管理、责权不明,不但市民投诉找不到门,而且部门间相互推诿扯皮,也使监管陷入了“十个婆婆难管一个媳妇”的尴尬。再者,对扰民问题的查处往往局限于罚款,甚至是以罚代管、一罚了之,也逼使一些人“破罐子破摔”,用更加疯狂的手法来“堤外损失堤内补”。

解决扰民问题仅靠阶段性的“专项整治”只是权宜之计,关键是日常监管不能“跑龙套”,必须把“天天都是治理日”贯穿始终。在这中间,首要的是完善治理的制度设计,既要让降噪等措施真正“落地”,也要健全投诉处理首接负责制、部门协调联动查处制,尤其是对那些屡教不改者要坚决严惩。

当然,扰民问题的全程监管说说容易,但在具体实施中因牵涉面广,确有一定的难度,但难度再大也要抓起来,因为这毕竟事关群众的根本利益。一方面,有关职能部门从项目审批开始就要提前介入、主动作为,尤其是对重点工地、商户要重点监控、重点巡查。在当好监管“守夜人”的同时,还应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让文明施工、经营成为自觉自律行为;另一方面,面对扰民行为的“道高一尺”,职能部门应从技术规范、标准提升等层面“魔高一丈”,在教育引导、常态执法等方面防患未然,变“失查”为“严查”、“失控”为“可控”,从而有效阻止各类扰民行为的发生。

新闻推荐

欠农民工工资百万

潜逃回乡被抓

桐城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桐城,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