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清代安庆城内的两所书院

安庆晚报 2014-01-25 15:28 大字

[摘要]刘东

 

一、中国古代书院的兴衰

书院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地方教育组织,自宋至清,历时近千年。起初,书院是私人创办的讲学授课场所,而后来则逐渐演变为官办性质。

书院之名称始于唐,不过唐代的书院,只是官方藏书和私人读书的场所,还不具备后来教育机构的性质。

真正意义的书院出现于宋代,那时的大儒们常于书院内讲学、授业,文风昌盛。江西

 

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

 

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都是当时极富盛名的书院。

元、明两朝,书院这一教育形式,在全国范围内不断发展。安徽地区的书院数量也在急剧增长,据张雨青《安徽书院考》一文统计:元代安徽建有书院22所,明代安徽先后建有书院115所,可谓达到了安徽书院的鼎盛时期。

然而入清以后,政府开始对书院采取了抑制政策。清初的几十年间,全国书院一片沉寂,直至雍正十一年(1733年),清政府才令各省省会设书院一所,安徽省省会安庆即建立了敬敷书院。

随着清政府政策的逐渐放开,各地的书院也开始增多起来。特别是同治、光绪时期,清政府为适应洋务运动对人才的需要,提倡各地复兴书院,广育人才。光绪三年(1877年),安庆城内的另一所书院———凤鸣书院,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兴建的。

二、旧时安庆城内的书院

根据民国四年的《怀宁县志》记载:安庆城明代曾有青阳书院,是人们为了纪念忠义的元末安庆城守将余阙而建的,书院位于余忠宣公祠内,即今天的大观亭。因余阙籍贯庐州府合肥县青阳山,故名青阳书院。此外,明代安庆城还有二良书院、近思书院、山谷书院,龙山书院,清代皆废。

那么,实际上清代安庆城只有两所书院,即省立的敬敷书院和县属的凤鸣书院。

依光绪《重修安徽通志》等记载,敬敷书院的前身是顺治九年,操江巡抚(安徽巡抚移驻安庆前,安庆城内级别最高的官员)李日创建的培原书院,康熙四十八年曾一度更名为修永书院,乾隆年间改名敬敷书院。其位置在“府儒学内,文庙明伦堂东。”(即在今天安庆一中附近)

咸丰三年,太平军占领安庆,敬敷书院毁于战火。同治初年,两江总督曾国藩移建书院于近圣街后冈(今天的近圣街北边)。光绪元年,布政使孙依言加以修整扩建,使该书院能容一百多生徒学习。同时,孙依言又倡导各界人士捐书,存放于书院内,以便生徒诵习。

光绪二十三年,安徽巡抚邓华熙积极倡导新学,在安庆城内创办新式学堂。而安徽布政使于荫霖、按察使赵尔巽等则坚持以圣贤义理为本办学。在新旧观念的争论后,妥协的结果是,城内办新式学堂———求是学堂,将旧式的敬敷书院迁至集贤门(安庆城北门)外的百子桥。也就是如今的安庆师范学院菱湖校区,现在旧址保存较完好,不久前刚晋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而有关凤鸣书院的记载,见于民国四年的《怀宁县志》,凤鸣书院为光绪三年,邑令彭广钟就丰备仓旧址创建。书院中堂曰“敬业堂”,左右为书舍,堂后有一楼,名“凤鸣楼”。这座凤鸣楼算得上当时安庆城内标志性建筑,据《怀宁县志》卷三“街衢表”指示,凤鸣楼在正观门(安庆城西门)内大街之北,县下坡以西,即今天新修的西段城墙内。如今这里保存有一座民国古建筑,门额书“高冈鸣凤”,据考与清末的“凤鸣楼”有一定的承续关系。那么,可以确定凤鸣书院的位置即在今天的“高冈鸣凤”古民居附近。

需要说明的是,都说安庆四中的前身是凤鸣书院,但安庆四中的现址是1935年迁入的,这里是清代的怀宁县学宫。所以清代凤鸣书院的位置并不在这里。

1901年,清政府推行新政,其内容包括“废科举,办学堂”,旧式的书院全部改成了新式学堂。1902年,敬敷书院以全部校产与求是学堂合并,产生安徽第一所近代大学———安徽大学堂。同样在1902年,凤鸣书院改办为小学堂,名曰凤鸣学堂。

三、敬敷书院、凤鸣书院的两件文物

这两所书院湮没于历史的尘封已有110余年,然而,安徽博物院仍收藏有两件与它们有关的文物———《敬敷、凤鸣书院课艺合钞》和《凤鸣书院章程》。透过它们,还能窥见到当年安庆城内这两所书院的些许情况。

《敬敷、凤鸣书院课艺合钞》,是一本数十页的小册印刷品,内容主要是生徒们的习作,体例是旧式的八股文,其间还有评语。类似于今天学校印发的“学生优秀作文选”。

这本小册子的扉页上印有光绪辛丑年(1901年)新选,皖省梓潼阁观海楼印。(梓潼阁在今天人民路与龙山路交叉口,如今这里的公交站牌改叫“梓潼阁薇薇新娘”,算是恢复了旧名。)

1902年,这两所书院皆改为了新式学堂,此“课艺合钞”可谓是它们留给世人的最后印迹啦!

《凤鸣书院章程》是一本只有十几页的小册子,也为印刷品。此章程例出了关于书院的数条原则,如“书院主讲必须老成有望之人”、书院膏火钱的发放规则、书院各类职员的职责、“书院为怀宁合邑捐建,外县不得报考”、书院房产地租的征收办法、住院学生所要遵守的规范。在小册子的最后还列出了书院年收支预算,以及捐钱的官宦名单与所捐数额。

这本《凤鸣书院章程》的内容与《怀宁县志》中的有关记载很吻合,且内容更加丰富,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可惜章程中没有注明时间,但根据其内容推测,其刊印时间应为凤鸣书院筹建之时,即光绪三年(1877年)之前。

新闻推荐

半夜偷家禽 作案百余起

本报讯(小友

 

长胜

 

记者周国庆)

 

一偷鸡大盗伙同他人趁农户晚上睡觉之际,携带撬棍、编织袋等作案工具,频频潜入农户家中偷盗家禽,短短两个月作案百余次。20日,怀宁县...

怀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怀宁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