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路口与二十年的岁月 读席慕蓉《十字路口》有感
■徐连祥
酷暑难耐时,只有读书可清凉一下,日前读了台湾著名诗人、画家席慕蓉写的一篇短文《十字路口》,感慨良多,想谈点粗浅的看法。由于文章很短,现将全文摘录如下:
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孩子在十字路口等绿灯过马路,我就站在她对面的路口看着她,觉得很有趣。
青春期的少女有种奇特的心理,一离开家门,她就会觉得街上每一个人都在注视她。因此,为了保护自己,为了表示自己毫不在意,她总是会把面庞稍稍抬起,做出一副目不斜视、无邪而又严肃的样子,尤其在少女孤单一人处在人群之中的时候更是如此。
看着她那样辛苦费力地慢慢走过马路,我不禁微笑了起来。天知道,整个十字路口的人群里,除了我还有谁在注意她呢?在这些为了生活匆忙奔波的人里,谁有时间站住了去端详一个青涩的小女孩呢?
一个胖胖的中年妇人匆忙地越过了她。妇人的年龄也许刚过四十,也许只有三十五六岁,但是她的穿着和面容已经到了可以说毫无修饰,甚至毫不掩饰她的困顿与忙迫的地步,她是真正地被生活蹂躏到对任何事、任何人都丝毫不在意的程度了。
妇人与少女都越走越远了,我仍然站在原地,想着时光怎样改变人的心和人的面貌。想着二十年的岁月可以造成这样剧烈的改变、这样遥远的差异,不禁怅然。
一篇关于生命的成长,很有启发性的文章,可以让人产生共鸣和思考。全文寥寥四百余字,作为诗人的席慕蓉在行文时可谓惜字如金,却从一个侧面表达了二十年的岁月让一个人态度的改变。当然,人在经历了岁月以后,这种关于成长的道理谁都能悟出来,谁都懂,所有的文章都是在讲述在人间爱与生命的故事,有的弘扬真善美,有的鞭挞假丑恶,其中的道理也就那些,甚至是很老套的道理。关键是我们在写文章时,以怎样的新鲜故事或完美的形式来诠释这些道理。冯骥才说过:“对于生活最具悟性的,不是思想者,而是普通大众。”怎么样以一种文学形式表达对生活的这种悟性呢?这就看各自的修行了。“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里的文章一定指有口碑的好文章。我看了这篇文章后,很受启发,想谈一些自己对此文粗浅的看法。
首先说说标题,标题是“十字路口”,十字路口往往是一个人群汇聚又各奔东西的地方,是个可能发生种种故事的地方,你会浮想联翩:是要写些什么呢?广告?车祸?邂逅?擦肩而过?向左走还是向右走?会吸引你赶紧读下去。所以说,相对于文章内容而言,这个题目一是具有神秘感。二是让文字的表达有个具象的场景,十字路口,作为一个生命的现场,每天都在上演着不同的故事,这种具有现场感和画面感的文字,让行文有了着力点,可以抓住读者一口气读完为快。三是这个十字路口既是现实的,又是理想中的,潜藏于漫漫人生之旅中的一个十字路口,是一个生命渐渐由青涩走向成熟甚至凋落的“十字路口”,它是具象的,同时又是抽象的,具有象征意义。可见作者构思的巧妙,场景人物设置也很精准。就像微电影一样,故事发生地设在十字路口,文章中主要人物是三个: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孩子、一个胖胖的中年妇人、还有“我”。文中将“我”的感悟可以作为旁白,通过“我”看到两个不同年龄段的女子面对这个世界、面对芸芸众生的态度,讲述人们在岁月的洗练中渐渐由青涩纯真变得成熟稳重的故事。自然、直接而具体,可信度高,代入感强。好的文字一定具有为时代和人性代言的功能和特质,道出广大人群的心声,这就是所谓的共鸣。歌曲也是这样,就像罗大佑的《童年》,说出了一代人甚至几代人共同的心声,所以才能广为传唱。当然,现在的年轻人怀念童年时,已经不唱罗大佑的《童年》,于是又出来了另一首歌《儿时》,也在现在的年轻人中广为传唱,为现在的年轻人代言,这首歌也有潜力成为明天的经典。
说偏了,再回到席慕蓉的这篇短文,文虽短,但意味长。“妇人与少女都越走越远了,我仍然站在原地,想着时光怎样改变人的心和人的面貌。想着二十年的岁月可以造成这样剧烈的改变、这样遥远的差异,不禁怅然。”读完最后一段,我就愣了!愣在自己过去二十年的光阴里了!最后一段也就一句话,却有着二十年岁月的巨大容量,可见席慕蓉驾驭文字的超强能力!这就是文字的张力,其实,这篇文章适合有一定阅历的人读,特别是中年人时读,在二十年的光阴中,每个人的经历不一样,但是在流逝的二十年时间里,思想心智的变化会有一些是相似的。读完这篇文章,也许你会陷入思考,想想自己在这流逝的二十年里都经历了些什么?会翻起沉淀在你心底的一些往事。就像另一位诗人舒婷曾写过,“往事像躲在墙角的蛐蛐,小声而固执地呜咽着……”读者会有许多的感慨和共鸣。
其实人在青春期时总是敏感,不光是少女,少男也有,这种感觉我也有过,不光十五六岁,我发现自己参加工作以后,刚刚上班时直至30岁以前都有这种感觉,这种幼稚、单纯不懂事甚至有点自恋的感觉,其实对有的人而言是贯穿整个人生的。我还记得,当年,我骑个自行车在枞阳街上,经常到我姑妈家蹭饭吃。我姑妈做饭非常好吃,点心也做得好,粑啊、米粉饺子什么的,我吃得满嘴流油,口腔里回味悠长。饭后,姑妈有时会拿茶缸或饭盒再装一些食物,让我带回去。当然,茶缸或饭盒会被一个深颜色的袋子装着,保证在外面看不到,每次递给我,姑妈都笑着说:“包得紧紧的,要不然你怕丑,不会带的。”当时有种奇怪的感觉,觉得自己走在街上,会被人注视透视……其实现在回过头来想想,当年好幼稚、虚荣,“谁有时间站住了去端详一个青涩的小女孩呢?”就像在电影《简·爱》里罗切斯特对简说过:“我们做什么没有人在乎的!”所以看了这篇短文后犹如醍醐灌顶,这种感觉我也有过,我怎么就没写出来呢?还是技不如人啊!你看,“青春期的少女有种奇特的心理,一离开家门,她就会觉得街上每一个人都在注视她。因此,为了保护自己,为了表示自己毫不在意,她总是会把面庞稍稍抬起,做出一副目不斜视、无邪而又严肃的样子,尤其在少女孤单一人处在人群之中的时候更是如此。”席慕蓉对少女心理和表情姿态的描述多么精准、传神!结合中年妇人对任何事、任何人都丝毫不在意的程度,人的成熟就像一棵稻子成熟的过程一样,向生活慢慢地由昂头到低头……你很自然地就有一种认同感、同理心。
也许,经典的文字都是这样的,看似平淡如水,却静水流深……
新闻推荐
“产销对接”人气旺 脱贫致富有盼头 铜陵市推进消费扶贫暨贫困地区农产品展销会侧记
市民在争相购买喜爱的花卉。市民排队购买铜陵白姜。施祥龙(左一)在向市民介绍自家的农产品。市民在现场了解农产品的生产过...
枞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枞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