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班邮路”依然有马蹄声回响 王顺友的儿子王银海:跟着父亲的脚步,传承马班邮路精神

华西都市报 2021-06-02 02:36 大字

王顺友的儿子王银海:跟着父亲的脚步,传承马班邮路精神 2005年,王顺友(右二)和家人在北京合影。石进摄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肖洋徐湘东席秦岭在王顺友告别仪式上,来送别他的人很多,这是32年里,他用脚步和大家结下的情谊。32年里,他每月都会跨过几十座海拔1000米到5000米的高山,经过冬季气温在零下十多摄氏度的察尔瓦山和夏季闷热干湿的雅砻江河谷,风雨无阻,将信件、书报、大学录取通知书等,送到深山里的群众手中。

如今,被他扶上马背送去上学的孩子成了校长,那些他爬过的山、越过的河修起了公路,他却突然离开了大家,令不少亲友、同事都感到震惊。

爸爸去哪儿了?他曾怨恨长期不回家的父亲

父亲王顺友去世后,王银海一直没怎么休息,他忙着招呼亲友、安排各种杂事。偶尔坐下时,整个人显得十分疲惫,双眼通红伴着微肿。

在王银海印象里,父亲老实本分,言语不多,总是在外面忙碌。王银海读小学一年级时,父亲曾把他从乡下带到县城,他原以为就此可以和父亲在一起生活,但后来他发现,父亲常常要出门送信,他总是被父亲丢在同事家里。“爸爸去哪儿了?”在长时间的等待中,这是他心中最大的疑问。

有时,父亲的同事会告诉他:“你爸爸下乡去了。”王银海说,那时他不懂事,心里的想念常常化作怨恨,抱怨父亲对自己关心不够。

上小学二年级时,王银海又被带回乡下。父亲回家的时间更少,父子俩常常一两个月才能见一次面。

年龄稍长,他终于能理解父亲为什么常常十天半月不回家,开始明白父亲不归家的日子里,会走多少路,熬多少孤独。他开始觉得父亲很酷,并从初中开始,立志也要当一名邮递员。“看大山大水,把信件送到村民手中,很有意义。”

跟着父亲走邮路 他体会到父亲一个人的不易

初二那年,王银海终于有机会和父亲一起出门送信。那天,母亲天不亮就把马喂好,父子俩从县城取了包裹、信件,拿好干粮便出发了。

第一天,由于感觉很兴奋,他常常走在父亲前面。第二天,走了一段路,他便走不动了。“父亲觉得我不行了,便将我抱上马。”王银海说,实际上,父亲很心疼他的马,因为在长期的旅途中,马不仅要驮包裹信件,还要驮一路上的衣物干粮,所以走了一段路后,父亲觉得马也很累,又把他从马背上抱下来。

到达三桷桠乡后,王银海实在走不动了,瘫倒在地。“到下一个乡路程还远,我们才走了一小部分。”父亲提醒他,前路还很漫长。王银海只好打起精神继续往前走。回想起旅途的艰险和夜宿山头的不便,他开始体会到父亲的不易。“我才走了邮路的一小段,而他已往返走了10多年。”王银海说。

2006年,毕业后的王银海追随父亲的脚步,成为邮政木里公司的一员。

在父亲的告别仪式上,几天没合眼的王银海疲态尽显。致辞时,他说,他为痛失父亲而感到万分悲痛,但同时,他也因有这样一个平凡却伟大的父亲而感到骄傲。作为儿子,他会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将父亲的马班邮路精神传承下去。

新闻推荐

《康震古诗词81课》出版 讲述古典诗词之美

新华社北京5月24日电(记者王鹏)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康震的新作《康震古诗词81课》日前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据悉,《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