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公里桃花坞》角度清奇 慢综艺展现当代人社交图鉴
《五十公里桃花坞》海报
5月23日,慢综艺《五十公里桃花坞》开播,节目邀请了来自演艺圈、时尚圈、艺术圈的15位嘉宾,来到距离北京郊区的乡村,共同生活21天,通过呈现他们日常的生活,来展现当代人群体社交图鉴。
1
记录15个人的21天
《五十公里桃花坞》节目邀请了陈陈陈、郭麒麟、赖冠霖、辣目洋子、李雪琴、孟子义、宋丹丹、苏芒、舒淇、汪苏泷、张翰、周杰、周也等15位嘉宾,来到距离北京市中心50公里外的桃花坞村,共同生活21天,还要集体运营“桃花坞”,构建一个集艺术、人文、科技于一身的理想社区。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一个复杂的议题,来自不同领域、老中青三代的嘉宾会聚在一起,场面十分壮观。15个人都是所处行业“leader”型人物,个体才华横溢,但在一起生活乱哄哄,七嘴八舌很难管理,用苏芒的话来说“一看就是没上过班儿的”。
初见面互相寒暄的尴尬冷场,长辈见面必问“有对象了吗”,熟人抱团、生人躲避,自我介绍变“灵魂审判”……常见的社交场面在荧屏上放大,15个人有15种表现,观众总能从中找到自己熟悉的影子。首次开会选“村长”,可以看到各自的反应非常有意思,每个人都不愿意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活儿,于是艺术家陈陈陈主动请缨,但在商讨议题的时候根本无法统一,大家总是提出反对的声音,自觉切换下一个议题,最终开了一下午会,除了解决了“晚饭问题”,其他什么也没商讨出来。
首期节目中,嘉宾们初相识,各自性格不同,宋丹丹、郭麒麟、汪苏泷三人自带喜感,苏芒、舒淇气场强大,都拥有很强的社交能力,其他嘉宾的反应平淡,15个人的21天,第一天稀里糊涂,之后如何统筹、建设社区,看来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2
慢综艺创新需要新角度
大多数明星真人秀都是套着一个形式的外壳,通过旅行、游戏、任务等形式创造节目效果,实际上观众们看的还是人的表现。从节目形式上来看,《五十公里桃花坞》包含了乡村度假、群居生活、经营建设等元素,乍一看有点像《向往的生活》《花儿与少年》和《中餐厅》的结合,除了嘉宾阵容扩大到15人,似乎也没什么特别之处。
《桃花坞》的创新在于角度清奇,把镜头重点放在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交上,不仅反复抓取明星之间的社交表现,还用定格动画结合理论知识着重解说一番。比如宋丹丹、舒淇、郭麒麟三人第一次吃饭,郭麒麟一直被两位姐姐不断调侃,节目后期做动画解释,“看似一直被打趣、食物链最低端的人,其实才是社交中心,因为人们愿意把话题聚焦在他身上。”“人们彼此都是一面镜子,互相映照、认识自己。”节目有时也会引用社会学家的名言,娱乐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知识性,很像一部社交图鉴了。
与情节较强、节奏紧凑、对抗性质浓的“快综艺”相比,慢综艺的环境宽松,不设置复杂的游戏环节和过多的剧本干预,嘉宾能呈现出较自然的状态。近年来,慢综艺越来越火,观众喜欢看“诗和远方”以及“返璞归真”的生活,因此出现了越来越多各式各样的慢综艺,同时也无法避免同质化现象,旅行类慢综艺尤其泛滥,有早年的亲子向《爸爸去哪儿》、姐弟向《花儿与少年》、爷孙向《花样爷爷》,到近年流行的友情向《我们是真正的朋友》《奇遇人生》《恰好是少年》《青春环游记》,还有《妻子的浪漫旅行》,节目形式大同小异,基本上全是靠嘉宾在撑,市场表现相对疲软。
相对而言,生活类慢综艺《向往的生活》和经营类慢综艺《中餐厅》都有着不错的反响,尽管都是“综N代”,但独树一帜的节目形式还是在一众慢综艺中十分出彩。《五十公里桃花坞》首期播出后反响尚可,群居社交产生的矛盾冲突有《花儿与少年》的影子,生存和经营的议题也有《中餐厅》感觉,但都没有强烈的压力,节目全程没有发布任务的角色,首期节目中除了能说会道的几位嘉宾,其他人的反应相对平淡,相信熟悉之后会产生一些化学反应,毕竟15个人,想想就够热闹了。据《齐鲁晚报》
新闻推荐
山西省图书馆视障阅览室是很多盲人的“秘密基地”。尽管出行不便,他们总会克服困难,创造机会,到那里享受文化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