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欺骗均衡”里,我们如何变成了那个买“奶票”的傻瓜?
记者 | 蒋悦 近日,某选秀节目粉丝为追星投票,在买了赞助商的奶品获取投票码后将整箱牛奶倒入水沟。该事件很快在网络发酵,引发各方声讨。爱奇艺和蒙牛真果粒节目制作商和赞助商分别发声道歉,该选秀节目也以终止录制作结。 许多网友认为,这是畸形的饭圈文化在作祟:资本方利用了粉丝“用爱发电”的心理和攀比心态,以“奶票”做饵,引诱他们花钱购买超过自身需求的牛奶。网友将这一教训简单总结为:不追星啥事儿没有。 但其实,市场上的操纵和欺骗比比皆是,因追星而疯狂的粉丝不过是冰山一角。人们往往认为自己是在为自身的需求消费,甚至自喜于薅到了商家的羊毛,却一不小心掉进了市场精心设置的圈套之中还浑然不觉。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乔治·阿克洛夫和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席勒,认为,市场带来的并非都是美好的事物,它同样刺激了企业操纵和误导消费者的判断,从而给经济带来诸多隐患。 他们在2016年出版的《钓愚:操纵与欺骗的经济学钓愚》一书中表示,在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中,人们不仅可以自由选择,还可以自由地设局欺骗交易对象。由于人们往往并不清楚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逐利的商家会抓住消费者的心理弱点和信息不对称来获取利润。“那些道德底线更低的企业最终会战胜那些有良知的企业……因为一旦存在欺骗获利的机会,那些坚守底线的企业也不得不随波逐流,否则就难以保持市场竞争力,生存下去。” 他们认为,市场带来的并非都是美好的事物,它同样刺激了企业操纵和误导消费者的判断,从而给经济带来诸多隐患。 那么,什么是市场经济中的“欺骗均衡”?我们为什么会被商家欺骗却浑然不觉?哪些商业骗术正在侵蚀我们的生活?“欺骗均衡”会给市场经济带来怎样的阴暗面?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北京5月12日电(记者王鹏白瀛)针对近期个别综艺选秀节目引发的“集资打投”“倒奶事件”等乱象,暴露出过度消费、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