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 今日明星> 正文

【古风】 宋朝叫卖堪比音乐节 个个都是全能唱作人

甘肃工人报 2021-06-01 08:22 大字

李开周

前几天,央视新闻发布了一段关于宋朝叫卖的视频,由著名艺人王力宏讲述:宋朝生活安定,经济繁荣,小商贩最注重吆喝,不仅都有一副好嗓子,还能即兴填词演唱,卖包子的唱“包子令”,卖饮料的唱“甜水令”……假如穿越宋朝,处处都是美妙动听的市井吆喝,就仿佛置身于音乐节。

宋朝商贩叫卖,真的是这样子吗?

南宋风俗宝典《梦粱录》有云:“街坊以食物、动使、冠梳、领抹、缎匹、花朵、玩具等物,沿门歌叫关扑。”在南宋都城临安府,小商贩们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叫卖吃的用的穿的戴的玩的看的,其方式都是“歌叫关扑”。

所谓“歌叫”,就是用唱腔来叫卖,吆喝出来如同唱歌。

在北宋风俗宝典《东京梦华录》中,小贩吆喝像唱歌,饭店的伙计报菜名也像唱歌:“行菜得之,近局次立,从头唱念,报与局内。”您下馆子吃饭,点了几样菜。小伙计听您点完,转身面向后厨,扯起嗓子就唱,把您刚点的所有菜品一五一十唱出来。后厨里那些掂勺的大师傅听完唱词,立即给您做。

因为平平常常说话,没有用唱腔表达吸引顾客。从语速上讲,唱比说要慢,这样报菜的时候可以给顾客一个反应时间,菜报完了,客人也想明白要点什么菜了。

在宋朝的饭庄和酒店里,服务员的待遇并不比厨师差。一个合格的厨师,要会煎炒烹炸汆焖溜扒,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一个合格的服务员,同样需要掌握多种绝活儿——嘴要甜,眼要活,手脚要快,记性要好,还要有一副好嗓子,以及在电光石火间就能把菜名组合成唱词的好本事。

不夸张地说,宋朝服务员的这种本事,一点儿也不亚于柳三变、苏东坡、李清照、辛弃疾等等大作家。优秀的作家可以“即席赋新词”,一边喝酒聊天,一边随手创作出新的曲调和新的唱词。而优秀的服务员呢?瞬间能用合辙押韵方式唱出各种菜肴的组合,脑子不敏捷能行吗?

《武林旧事》原文写道:“京尹预择华洁及善歌叫者谨伺于外,至是歌呼竞入。既经进御,妃嫔内人而下亦争买之,皆数倍得直,金珠磊落,有一夕而至富者。”临安知府预先挑选形象好和唱腔好的小贩,让他们在宫外等着。圣旨一下,不同的唱腔轰然而作,边唱边往宫里走。皇帝和妃子们成了顾客,循着唱腔去买东西,或买小吃,或买首饰,或买宠物,或买玩具。这些高级顾客不仅给钱,而且打赏,谁的唱腔好,谁的东西地道,谁就有可能挣到大钱。譬如说卖烤串儿的,在外面一串只能卖一文钱,在宫里一串却能卖到一两银子,进宫吆喝这么一回,转眼鸟枪换炮,从某小贩变成了某员外。

宋朝人爱唱,也爱说唱,有些吆喝未必是舒缓悠扬的唱,而是节奏很快同时又合辙押韵的说,类似于现代版的嘻哈。《武林旧事》记载,南宋第二个皇帝宋孝宗过生日,每喝一杯酒,都要听宫廷艺人来一段嘻哈。当时的嘻哈,叫作“口号”。古代中国所谓“口号”,绝对不是慷慨激昂的现代口号,而是像诗一样朗朗上口,可是又不像诗词那样严守格律的韵文,简言之,就是顺口溜,就是莲花落。

像这样的口号,通常由翰林学士之类的文官提前写好,交给宫廷艺人背熟,在皇帝喝酒时成篇大段地背出来。我们熟知的那些宋朝文豪,像欧阳修、苏东坡、辛弃疾、陆游等人,包括出身豪门并且与后宫嫔妃有来往的大才女李清照(李清照有一个远房亲戚是宋高宗的妃子),都为皇家撰写过口号。

无论是说唱式的叫卖,还是说唱式的口号,都有一定的音乐性,都能创造欢乐喜庆的效果,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让人开心。但必须说明,像这样的说唱决非宋朝独有。

如果往前追溯,我们甚至都能在唐朝寺庙里见到说唱式叫卖。唐朝禅宗有一部非常著名的戒律读本《百丈清规》,该书明确规定,已故僧人的遗物要公开拍卖,由寺庙里的长老来主持,长老先要说唱,唱词里带有规劝世人一心向善的意思。买家纷纷出价,直到有人报出最高价,长老会用四字说唱来收尾。这四字说唱的内容是:“定价——落槌!”

最有意思的是,现在美国的拍卖师竟然跟《百丈清规》里主持拍卖的长老一样,拍卖过程中也要说唱。

(来源:北京青年报)

新闻推荐

回首建党百年 小华陪你品经典024 如果不能骄傲地活着,我选择死亡! 电影《红色恋人》

《红色恋人》是由叶大鹰执导,江奇涛编剧,张国荣、梅婷主演的爱情片。电影以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租界为背景,从一个美国人的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