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德列茨基:与上交关系亲厚 原计划4月来上海演出
当地时间3月29日,波兰著名作曲家、指挥家克日什托夫·潘德列茨基(Krzysztof Penderecki)在克拉科夫病逝,终年86岁。
波兰文化部在一条推文中说:“在经历了长期的、严重的疾病后,波兰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世界古典音乐领域的权威克日什托夫·潘德列茨基去世了。”
穆特悼念:他永远是我生命中的珍宝
德国小提琴家安妮-索菲·穆特曾经首演潘德列茨基的《第二小提琴协奏曲“变形”》,正在居家隔离养病的她发文悼念称,潘德列茨基的离去在她心中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对全世界所有的音乐家和音乐爱好者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他的《变形》成为我1995年丈夫绝症离世期间的生命线。在过去的25年里,我有幸首演了他的许多作品。从那以后,他为我写的每一篇乐谱都让我深受挑战和感动。他那惊天动地的音乐语言,他对形式的把握,充满了他深沉的灵魂,在他的每一个音符中闪耀,使他的作品成为一份献给世界的礼物。认识这位热情栽培年轻人的导师,将永远是我生命中的珍宝。”
她还称,他的《波兰安魂曲》《耶路撒冷七道门》《广岛受难者的挽歌》等都是对人类的不朽纪念,“让我们纪念他的才华,让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永远活在音乐厅里。”
1990年代末以后,潘德列茨基经常到中国访问演出,上海交响乐团与之关系亲厚。谈及这位音乐家,上交中提琴演奏员刘珈妤印象最深的,是他的善良、温和,“他有着老派作曲家的德高望重,他是真的有才华。”
波兰著名作曲家、指挥家克日什托夫·潘德列茨基。
他是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潘德列茨基1933年11月23日出生于波兰登比查,其父是一名律师,也是一名热心的小提琴爱好者。
潘德列茨基从小耳濡目染,18岁考入克拉科夫学院,修读哲学、艺术史和文学史。21岁,他前往克拉科夫音乐学院学习作曲,毕业后留校任教。1973年至1978年,他又在美国耶鲁大学任教。
他是20世纪先锋派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20世纪最后的作曲大师”“音乐界的毕加索”,曾被英国《卫报》称为“波兰最伟大的在世音乐家”。
潘德列茨基的很多作品,如《广岛受难者的挽歌》《圣路加受难曲》《第二交响曲“圣诞”》《第七交响曲“耶路撒冷七道门”》,都已成为20世纪的经典。
为穆特而作《第二小提琴协奏曲“变形”》。
他曾为德国著名小提琴家安娜-索菲·穆特量身定作《第二小提琴协奏曲“变形”》,他还曾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并采用德文版中国古典诗词作为歌词文本创作了《第六交响曲“中国诗歌”》。潘德列茨基作为先锋派作曲家,做过很多惊人的尝试。
他经常要求乐手用非常规奏法在常规乐器上奏出新式音乐,但也从未因此而放弃音乐的旋律性和情感性这些“传统要素”。在论及1966年的作品《圣路加受难曲》时,潘德列茨基说道,“如何形容这部作品并不重要,说它是传统的,是先锋的,都不重要。对我来说,它就是我的真情流露,这就足够了。”
从1970年代末的《第二交响曲“圣诞”》开始,潘德列茨基有了回归古典主义的趋势,甚至有人认为他是“先锋音乐的叛徒”“新浪漫主义者”。
“对我来说,音乐的目的是和人交流。”他开始往回走并说,“我对自己前半生的作品开始有点怀疑。”
潘德列茨基作品中的宗教意识十分浓重,情感亦相当强烈。不少电影曾借用其某些作品作为配乐,例如2007年的波兰电影《卡廷惨案》,威廉·弗里德金的《驱魔人》、斯坦利·库布里克的《闪灵》、大卫·林奇的《狂野的心》等。
潘德列茨基的音乐曾四次获得格莱美奖,最近一次是在2016年获得了格莱美“最佳合唱表演奖”。
与上海交响乐团友谊深厚
1990年代末以后,潘德列茨基经常来中国访问演出,他的作品也成了中国多个交响乐团的座上客。
指挥家余隆赴任上海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后,上交多次在音乐季里安排潘德列茨基的作品,包括他的《第六交响曲“中国诗歌”》《三首中国歌曲》《第一号大协奏曲》《小协奏曲》《弦乐小交响曲》等,潘德列茨基本人也多次来上海指挥上交演出,通常有一首他的作品,一首其他作曲家的作品。
2015年4月,潘德列茨基在上海指挥上交演出。
潘德列茨基指挥上交的音乐会,上交中提琴演奏员刘珈妤几乎都参加了,第一次是2009年,最近一次是2014年。“他的作品虽然先锋,但是不难听,结构很规整、很严谨,是美的,不是刺耳的、分裂性的,你能听出里面的情绪。”
刘珈妤向澎湃新闻记者举例,像《三首中国歌曲》《第六交响曲“中国诗歌”》都非常好听,“不管是哪个声部,不管是铜管还是弦乐,同事们都很认可他,都不反感他的作品。他有着老派作曲家的德高望重,他是真的有才华。”
刘珈妤另一个印象深刻的地方,是潘德列茨基善良、温和,“他的作品属于现代派,不像古典作品那样可以信手拈来,排练过程中我们会练习,他不会下台聊天休息,他会留在台上和我们沟通,仔细听我们演奏。有几次他就坐在我边上,他会和我交流,你觉得这个地方怎么样,我说可能有点困难,给他看指法,他会说这样很好啊,给我们很大的鼓励。”
2014年4月,刘珈妤和潘德列茨基在上交合影。
多年的密切交往,让潘德列茨基和上交结下深厚友谊。作为指挥家余隆的老友,2010年3月,他曾邀请上交献演波兰第十四届贝多芬音乐节。2017年8月,上交在琉森音乐节演出期间,潘德列茨基还专程从波兰飞来瑞士,聆听上交的音乐会。
以演绎肖斯塔科维奇作品见长的他,在听了上交演奏的肖斯塔科维奇《第五交响曲》后,兴奋地跑到后台对余隆说,“这是我听过的最好的“肖五”。”当年第一个在琉森音乐节指挥“肖五”的,正是潘德列茨基。 ?
2017年8月,潘德列茨基来琉森音乐节听上交音乐会。
2020年4月 24日,上交原有一场音乐会,由潘德列茨基指挥他本人的《广岛受难者的挽歌》,以及肖斯塔科维奇《第十三交响曲》,这样不同寻常的曲目安排颇令人惊讶。《广岛受难者的挽歌》被称为“先锋音乐的原子弹”,这首石破天惊的乐曲因为其“挑战生理极限的噪音”,让潘德列茨基在20世纪音乐史上留下了名字。《第十三交响曲》在肖斯塔科维奇的十五部交响曲里属于比较冷门的一首,在音乐会上听到的机会极少,由潘德列茨基来指挥更是难得。
不少乐迷很期待这场音乐会,推荐理由是,“多年以后,当你面对自己的儿孙辈吹嘘的时候,你可以说,2020年4月24日潘德列茨基本人在上海指挥了《广挽》和《肖十三》,而那一天我就在现场。”
然而受疫情影响,上交在3月27日发布公告,宣布取消4月所有演出。3月29日,潘德列茨基因病去世,这场特殊的音乐会永远听不到了。
2020年4月,潘德列茨基因原计划来上海指挥上交演出。
3月29日晚,在微信公众号上,上交在“周末线上音乐会”特别推出了潘德列茨基的《三首中国歌曲》,以此缅怀这位伟大音乐家。这场音乐会录制于2017年5月6日,由张洁敏指挥上交演出,托马斯 鲍尔担任男中音。(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新闻推荐
2020年1月8日晚,上海交响乐团在音乐总监余隆的率领下,携手多位独奏家,带来了一场融贯东西方创作的音乐会,三部在风格上大相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