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饭圈”组织,粉丝们化零为整,集中输出自己的行动和意志,深度影响和参与艺人的演艺生涯 张小斐粉丝后援会为什么会解散
追星应有底线追星是一种自我情感认同与自我参照□ 本报记者 宋亚鲁
2月26日,“张小斐全国粉丝后援会解散”登上微博热搜。
事件起源于24日张小斐全国粉丝后援会所发的一篇声明,文中后援会声称因张小斐方工作人员不回应其提出的粉丝应援“要求”,导致后援会工作无法开展。在没有得到官方对接回复两天后,该粉丝后援会自行解散。张小斐微博超话主持人也由其所属公司大碗娱乐接管。
近年来,随着粉丝经济发展,“饭圈”(粉丝圈子)迅速完成并完善了自身组织架构。但凡稍有名气的艺人,粉丝都会为其组建后援会、搭建个站(个人粉丝站子)、建立粉丝群等。不同组织分工明确、密切配合,力求做到对自家艺人全方位的“保驾护航”。
喜爱之“度”
在娱乐圈,解散粉丝后援会的明星,张小斐不是第一个。
2015年,演员王凯因剧爆火时,给粉丝录制的祝福视频在后援会“加码”下,成为需注册会员才能观看的“有门槛”福利。王凯知道此事后,直接将后援会解散。
在高分综艺《声入人心》上表现抢眼的音乐剧演员阿云嘎,也因不堪“饭圈”纷扰,于去年7月31日关闭全球粉丝后援会。
也有直接“怼”粉丝的。
今年1月,粉丝因不满化妆师给演员杨洋在《时尚芭莎》大片中画的眉毛,跑到化妆师微博下“阴阳怪气”,杨洋于原微博下评论粉丝“请你们尊重我的任何合作伙伴,这种挑剔很GF(过分)”。一石激起千层浪,后续更多粉丝加入“讨伐大军”,在一句“难看死了”的评论下面,杨洋回复“我们的关系是,我创作,你欣赏,不喜欢,就取关”。
追星是一种自我情感认同与自我参照。人们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一个偶像身上,既能获得投射在偶像身上的代替性满足,也能通过偶像的成功实现另一种形式的自我实现。而偶像也能通过粉丝的反馈,进一步确认自身价值。
明星与其粉丝,双方之间本该是平视而非仰视或俯视的,为什么会出现“剑拔弩张”,甚至“一拍两散”的现象呢?
一位不具名的相关人士认为,一段关系不能保持平衡,一定是有一方力量过分膨胀,超过了应有的“度”。近些年来,借助“饭圈”组织,粉丝们化零为整,集中输出自己的行动和意志,深度影响和参与艺人的演艺生涯。在粉丝经济“滋养”下,“饭圈”拥有了较高声量和一定话语权,在与艺人的“对话”中,容易发生分寸感丢失的情况。而一些职业粉丝的进入,也使得“饭圈”更加复杂,遇到事情,粉丝内部都无法达成一致的话,这些“撕扯”和纷争更不会断。
如何平和相处、携手共进,是艺人和粉丝两方都要完成的功课。
“一门不错的生意”
相较于“粉丝”,“饭圈”是更年轻的事物。在中国,它伴着TFBOYS的出道走进大众视野,在“归国四子”(鹿晗、吴亦凡、张艺兴、黄子韬)身上爆发出巨大能量,于选秀综艺《偶像练习生》所开启的偶像时代达到巅峰。
已经退圈的林雪向记者普及了一些“饭圈”基本知识。一般情况下,艺人都有几个微博蓝V认证的粉丝站子,基本涵盖数据打投、净化反黑、前线跟拍、应援等多个方面。每个站子的主要负责人就被称之为“站姐”。站子能做多大,取决于“站姐”的能力,更加直观的表述是,是否有高质量且稳定的产出。网上有则“站姐”的招聘公告,要求会拍片、会修图、会排版、会扒素材、会剪片、会发稿。
林雪认为,在整个“饭圈”体系中,“站姐”和“大粉”(有号召力的粉丝)是至关重要的存在。对外,他们不断增加数据、生产物料(宣传材料),提高艺人的数据位和曝光量。对内,他们又是整个粉丝组织的管理者,对稳固粉丝意义重大。也因此,“站姐”和“大粉”通常会与艺人工作室多少有些联系,很多时候,“站姐”和“大粉”所传达出来的信息,颇有“半官方”的意思。
想成为“站姐”,必须有钱,且有闲。因为站子本身不以营利为目的,“开站”意味着还要贴很多钱进去。但众多受访者告诉记者,“站姐”想要挣钱,其实也很容易。“卖艺人周边、PB(photobook,写真集)什么的,一本PB卖一百多元,如果你要是流量明星的‘站姐’,一下卖几十万本不是问题,去掉成本也是几十万元的盈利。”做过一年“站姐”的小爱说。此外,后援会和各家站子在集资管理上存在漏洞,而这也给了“有心之人”可乘之机。
粉丝们“氪金”(为追星花钱)越多,涌入“饭圈”的钱就越多。追星,越来越成为“一门不错的生意”。根据《第一财经》的报道,有些职业“站姐”或“大粉”会给各个偶像艺人开站子,测试哪个最挣钱,就专营哪家,他们很清楚怎样让粉丝花钱,甚至与明星工作室也有一定的联系,以获取资源,再从粉丝这里获利。如今,很多粉丝称追爱豆为“入股”。
“饭圈”产业化,不仅产生了职业粉丝,还催生了职业代拍(代替拍照)。对于那些忙不过来的“站姐”,买代拍的图片和视频,成为维持站子运营的“好方法”。“站姐”蕊蕊有次花了400元,从代拍那里买了不到30张图,能用的却只有四五张。“还是挺贵的,小爱豆二三百元差不多得了。”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宋红梅认为,职业粉丝虽然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饭圈”的产业化水平提高了,但还属于不应该被倡导、甚至要着力打击的一个“粉丝种类”,“我觉得根源上,这还是资本和经纪公司的市场行为,还是想为艺人宣传服务。”
不可否认的是,在流量主导的互联网商业体系下,“饭圈”正在内化为文娱产业的核心驱动力之一。在去年《半月谈》一篇文章中,写作者对“饭圈”的表述已然为:由追星粉丝自发组成的文娱社群逐渐发展成为有组织、专业化的利益圈层。
文明追星
日益壮大的“饭圈”,正在对越来越多的人产生影响。
49岁的刘女士向记者抱怨,她上中学的小儿子最近迷上了一位韩国女星。“去年因为疫情在家上网课时,我看他笑得‘龇牙咧嘴’,快步走过去,发现他在手机上看这个明星!”
在采访中,许多年龄较大的受访者表示,对这些追星行为“不理解”,尽管有部分受访者的孩子就是“追星族”。
2020年6月,《半月谈》对全国2万多名12岁至18岁中学生开展“青少年追星调查”,有42.2%的中学生自小学就开始了追星生活,有52%的中学生追星时间在3年以上。追星低龄化趋势显著。
身为人母的宋红梅坦言,现在文化和价值观越来越多元,青少年有自己的“文化圈子”,这很正常。但让她担心的是,“饭圈”那些不好的积习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做事情还是要有底线的,不管是法律的底线还是道德底线,在底线之上文明追星是一种比较好的状态。
全国人大代表宋文新也关注到这点,她连续两年在全国两会上提出“整顿‘饭圈’文化”的建议,提议“让偶像担负起引导未成年人主流价值观的社会责任”。
在追星这件事上,孩子具有天然的“流量”,成年人则不然。《乌合之众》告诉我们,人一旦进入群体,就会变得冲动、鲁莽、极端。无论他有多好的教养,受过多高的教育。那些刚成年的年轻“追星族”,同样值得我们关注。
在粉丝文化研究者杨玲看来,人们以为无聊空虚的人才会需要追星来填充自己,可事实上,偶像的作用远远不是填补空缺而已,他能够激励粉丝去寻找更美好、更有意义的生活。
“站姐”小B的故事,令记者印象深刻。毕业后做着一份枯燥工作的小B,在追星过程中逐渐发现了自己的兴趣和潜能,最后竟促成了职业的转变——她成为了一名专业摄影师,还以职业身份为她当年追的“星”拍摄过照片。
中国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王玉玊认为,不碰“饭圈三忌”,即“真情实感、倾家荡产、啥事都管”,是对粉丝和偶像之间健康关系的最佳描述。“追星应该是让人快乐的事情,不该成为生活的负担。”
新闻推荐
原创新青年新青年非虚构写作集市收录于话题##光影拼图4#新青年46#非虚构写作48#大学生39本文系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