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李焕英》:贾玲的自我救赎之路
原创 奕斐 奕斐有话说
大家好,我是沈奕斐。
今年春节,我们响应国家号召就地过年,所以在上海过了年,时间比较充裕,看了好几部电影。
今天我就特别想聊聊其中的一部电影,贾玲导演的《你好,李焕英》。(以下的内容会有部分剧透)
我是跟我儿子以及我先生一起去看的,我女儿是跟她外婆,我们分了两场去看(春节电影票真的很难买)。
在看的时候,就发生了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
在这个片子的开始,贾玲就一直在说,我好像从来没有让妈妈真正的高兴一回。因为她总是犯各种的错误,然后成绩也不怎么好,好像没有做过那种让父母脸上特别有光的事情。
结果我儿子看到那个地方的时候就跟我讲:妈,好像这么说的话,我也从来没让你高兴一回。
我就突然就有点担心了,这个电影不要给我儿子留下这么大的压力啊!
我马上跟他讲:“妈妈觉得,有你在本身就已经让我很高兴了,你已经做了很多让妈妈高兴的事情了。”
为什么我们喜欢《你好,李焕英》?
电影最后有一个反转,这也是我很喜欢这部电影的地方。
贾玲决定让她的妈妈不要跟她的爸爸结婚,这样就不会生出那个没有出息的自己,而会生出另外一个有出息的孩子。可是妈妈就坚持要去结婚,她们在争执的时候还不小心把结婚证撕破了。
妈妈就说了:“你怎么就不相信呢?我这一辈子真的一直很开心。一直很幸福,你怎么就不相信呢?
虽然你没有做出非常惊天动地的成绩,你也没有像“别人家的孩子”表现得那么优秀,可是我真的,因为有你一直很高兴。”我觉得这部片子有很多这样的细节,这是特别让我感动的地方。
很多的影评觉得这个片子逻辑有问题,也会有人批评说这个妈妈形象实在是太过伟大了。
这些批评不能说不对,但是我个人在看一个东西的时候,更在乎的是它背后所传达的价值观,以及它是不是符合事实。
实际上,这部片子票房那么高就是因为贾玲的妈妈以及贾玲本身引起了我们很多的共鸣。
我们生活中真的有很多像贾玲的妈妈一样,她真的很爱孩子。可是呢,其实我们中国的父母表扬孩子或者表达爱都是非常非常谨慎的。
比如我妈妈从小就跟我讲“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所以我稍微表现得好一点,我妈就会跟我讲“你尾巴不要翘起来哦”。
你会发现我们的父母其实不善于表扬孩子,不太会告诉孩子其实他做得很棒。
我也希望这部电影能让父母们意识到,其实我们做父母的,我们很爱孩子这点毋庸置疑。可是怎么表达爱,怎么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爱,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所以我们需要多用语言,多用身体的接触去表达:我其实对你是很肯定的。
而这个肯定不能只落在一个地方,说“你成绩好,我就爱你;你体育很好,我很爱你;你钢琴拿了奖,我很爱你”。
这个爱应该是更普遍的,在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小事中,我都能告诉你:你做这个事情,已经让我很开心了。
就像我的儿子给我做了番茄炒蛋,我的女儿给我带了杯奶茶,或者是一起玩《土豆快跑》,他们赢过我了,我都会表达我的爱。
如果我们是子女,看了这部电影,我也希望你们能去理解,其实我们做子女跟做父母的一直有一个时间差。
也就是说,其实做子女想要去理解父母是件蛮难的事。
但在韩剧《请回答1988》里面有一句话:我们都是第一次做父母,也请你多多的谅解。我觉得其实我们做子女的也要去学会谅解父母,有的时候我们不见得能理解,但是至少知道他们是没有恶意的。
我在《谁在你家》里也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今天的社会发展的非常快速,代际之间的差异其实是非常非常大的。
所以,在代际差异很大的时候,我们跟父母之间的矛盾其实是不可避免的。
而我们做子女的,除了抱怨以外,更重要的可能是去努力去弥补这种代际的差异,我们作为子女也可以去努力做些事情去了解父母。
《你好,李焕英》是贾玲的自我救赎之路
这部电影真的是很真挚、真情、真诚的,这三个“真”使得它被我们很多人喜欢。
但你也会发现,从某种意义上,批评这部电影逻辑断裂是有道理的。
贾玲本身的妈妈在一开始表现真的是没有为贾玲高兴过,所以贾玲穿越回去以后,也一直想要让妈妈更高兴。
甚至当她发现如果她的妈妈不跟她的爸爸结婚就会生活更好的时候,她做出了一个自毁性的决定,去鼓励妈妈跟另外一个人结婚,而不要跟爸爸结婚。
这样的一个选择背后其实是她自己会消失。看到她做出这样的一个决定,你就可以想象到:其实在贾玲过去的人生里,妈妈对孩子的肯定一定是不够的。
所以贾玲才会那么深刻地说,我想要让你高兴,而我自己对自己一点自信心都没有,我觉得我可能不是那么一个好孩子。
而如果一个父母爱孩子爱得很到位,经常表扬孩子,一个孩子是不会产生这种毁灭的想法,而是自己就会觉得很高兴。我儿子经常会跟我讲“妈,你是不是觉得养到我很赚啊”,我女儿有的时候也会跟我说"妈,是不是我还算不错”。
他们的自我感觉很好,我觉得这就是我自己在家庭教育里特别得意的地方,也是我做家庭教育特别努力的一个方向。
我希望我如此的努力,能给我孩子更勇敢的心态,让他们选择更好的生活,但更重要的是,他们能看到自己的价值。所以我觉得贾玲真实的妈妈给贾玲自我价值的肯定,其实是不够的。
那贾玲该怎么办呢?即使她后面获得那么多成就,她也没办法再去向妈妈去汇报,也没办法去证明了,所以她拍了这部电影。
电影里的妈妈形象,并非是完全真实的贾玲的妈妈,而是贾玲想象中的那个理想的妈妈。她希望那个妈妈能这么告诉她:“我其实因为有你,我这一辈子已经很开心。”
“因为有你,即使你那些犯的小错误,我也觉得很可爱。”
“我对于我付出的爱从来没有过犹豫,没有过怀疑,我觉得这些爱都是值得。"所以我觉得这部电影是贾玲自我救赎的道路,我也希望这种自我救赎和疗愈也能够帮到屏幕前的各位朋友。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叫空椅子的技巧。
如果我们自己困在一个情况里面,尤其是困在原生家庭里面。
我们可能没有勇气,或者没有机会去直接跟父母讲其实我是想要怎么样的。
我们就可以去跟空椅子讲那些话。其实贾玲在这个片子里面,她其实就用了空椅子的方法。
只是她比我们更有资源,她拍了一部电影,找了一个演员来演她的妈妈,把她想对妈妈的表达都说出来。
然后在最后的时候有个反转——原来妈妈也都能理解到,原来妈妈比我想象的更爱我。
最后我们跟妈妈也和解了,跟过去的自己也和解了,我能更好的接受自己。
如果你没有贾玲这样的能力啊,你不能拍部电影,那你可以用最简单的方法。拿一把椅子,想象的那个椅子上就坐了你的妈妈或者爸爸,或者坐了你很爱的那个人。
你坐在一把椅子上,直接对TA表达那些你想表达的东西,然后你想想看他会怎么回应你。
你再坐到另一把椅子上来回应,告诉自己:其实我已经知道你做的很好了,我对你已经很满意了。
这也是一种疗愈的方法,让我们跟自己的父母跟原生家庭和解。
我也希望我们能从贾玲身上汲取到这样的力量,我们也能用这种方法走出我们的原生家庭,跟我们的父母去和解。
其实我们跟父母和解的真正目的,是跟自己和解。
不管你是胖的还是瘦的,不管你是调皮的还是文静的,不管你是很有成就的还是过得很平凡的。
每一个“我”都很可爱,每一个“我”都有独特的价值。在我们爱的父母眼里,其实仅仅因为你是我的孩子,仅仅因为你在我身边,都已经让我足够得高兴了。
我希望大家能和自己和解,能和我们的父母和解,能和我们的过去和解。
所以在最后,我也鼓励大家带着孩子,或者带着自己的父母已经一起走进电影院去看看。
而如果你身边也有跟父母闹别扭和跟自己所爱的人闹别扭的,我也很欢迎你把这篇文章发给他。
很多时候,爱背后的误解,是需要我们去努力化解的,因为这才是我们幸福的基础。
阅读原文
新闻推荐
从传统旧式日历到如今功能多样、款式丰富的日历书,日历书市场逐年火热起来。今年,在日历书的销售排行榜中,既有《故宫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