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蛇传情》:国风之美集中呈现

青岛早报 2021-06-19 05:59 大字

今夏广东荔枝丰产,价格实惠,全国人民口福不浅。有一道岭南风情的文化大餐比这佳果更加芬芳甜蜜、沁人心脾,那就是首部4K全景声粤剧电影《白蛇传情》。自5月20日公映以来,该影片口碑一路高企,成为时下难得一见的话题剧作。用一句流行话说,就是红到“出圈”了。

影片处处洋溢着浓厚的东方古典韵味。几乎所有的布景都采用了电脑特技,衔接巧妙,天衣无缝,将观众带入“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的水墨江南意境。青砖黛瓦的民居、莲花盛开的西湖、美轮美奂的中式园林、清幽的竹林小径、恢宏庄严的古寺、仙气缥缈的昆仑山,说不尽的温柔旖旎,看不够的神仙气象,极致唯美,过目难忘。导演张险峰具有深厚的美术功底,以拍广告片起家,对画面要求非常高,《白蛇传情》的每个画面都像是一幅中国风的画作,可以直接用作电脑壁纸。

白素贞的家按照宋代审美风格搭建。家具依据宋代样式1:1还原,庭院中的巨石乃是斥巨资从日本购入。人物服装采用古法染色,染料从植物中榨取而成,服饰质感古朴高雅,与布景的美学风格融为一体。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戏曲的唱词本就有诗词遗风,讲究押韵对仗、用词古雅。 《白蛇传情》基本延续了这一传统,唱词、台词典雅婉转,并根据年轻人的审美习惯进行了改编,用长短句的形式把古语跟现代口头语相结合,更加通俗易懂,偶尔冒出一句流行语,比如小青气急之下冲口而出的“我呸”,时髦俏皮,令人不禁莞尔。许仙吟唱的登场词则是李商隐的《无题》,令这个角色瞬间有了深沉内涵,不动声色地为白素贞的痴恋做了一个注解。

剧中演员都是国家一级戏剧演员,不仅功底扎实,镜头前的表现也是拿捏有度。白蛇扮演者曾小敏的水袖功力实在了得,七尺白绫仿佛有生命力一般,时而如飞瀑直下,时而如急水奔涌,时而如闪电袭来,时而如散花飘落,柔中带刚,收放自如,每个动作都是那么飘逸灵动,让人由衷感叹戏曲之美。

对于普通观众而言,剧中“水漫金山”的片段格外令人震撼。特效由国外团队制作,短短几分钟画面,据说花了影片一半的制作费。天黑云重,聚水成波,直冲云霄,挟奔雷之势涌向金山古寺,仿佛世界末日来临,好莱坞大片的特技效果也不过如此。白素贞和小青挥动长长水袖,水浪随之进退翻滚,疾与缓、刚与柔交错呈现,戏曲元素的加入令这个高科技桥段有了独特的文化内涵。

粤剧是两广特有的剧种,与粤语文化圈之外的观众天然隔着一定距离。《白蛇传情》的目标观众不是小范围的粤剧爱好者,而是所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拥趸尤其是年轻人,因此进行了较大修改。唱段有所精简,唱腔和编曲重新设计,吸收了交响乐、流行歌曲的元素,淡化了地方戏曲的色彩。也许一些资深粤剧迷觉得此举不伦不类,有损戏味,但从观众的整体反馈看,这种大胆创新是成功的。损失的是一点独特性、地方性,得到的是更广泛的群众性、更高的观赏性。

《白蛇传情》的爆红也为凋敝的戏曲电影市场带来一缕复暖的曙光。戏曲电影,原本就是中国电影人独创的中国气派艺术形式,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第一部国产电影就是戏曲电影,即1905年由京剧大师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片段。

新中国成立后,戏剧电影迎来黄金时代。从1949年到1966年间,内地出品了121部戏曲电影,基本涵盖各个地方剧种。京剧《红灯记》、昆曲《杜丽娘》、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评剧《刘巧儿》、秦腔《三滴血》、豫剧《花木兰》等戏剧电影,早已深深镌刻于几代人的记忆深处。上世纪60年代,香港地区电影人成功创造了一种商业类型影片——黄梅调电影。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戏曲电影市场逐渐萎缩观众流失。个中原因复杂,而戏曲电影疏于创新、跟不上观众审美需求是重要因素。

传统的戏曲电影主要考虑的是把艺术家的表演原汁原味地、长久地保留下来,实际上等于是把戏曲表演从舞台挪到摄影棚,因而更像纪录片,这对于保存和传承经典戏曲固然重要,但由于没有主动融入电影发展的潮流趋势,以至于渐渐丧失了鲜活的生命力,难以走入年轻人的视野。

《白蛇传情》用新潮时尚的电影语言讲述古老故事,将传统戏曲与电影语言进行了全方位融合。片名中独缀一个情字,挑明了人物塑造的匠心独具。剧中,许仙不再是懦弱多疑的渣男,他的恐惧本是人之常情,在白娘子舍命救夫的感召之下,悟出“人若无情不如妖,妖若有情亦为人”之理,从此再无二心,甘愿苦等千年。强横如法海,看到徒弟偷偷放走许仙也没有责怪,而是说:“仁者有心,我不怪你。”甚至雷峰塔的从天而降也不是惩罚与禁锢,而是上天的悲悯与成全,千年之后,蛇身化尽,修成人身。这些人性化之笔,无疑契合了现代人的情感需求。

作者简介:夏梧桐,哲学博士,高校教师。

新闻推荐

张震出演年度科幻大片《沙丘》 将在威尼斯电影节首映

张震《沙丘》电影海报。5月27日,据外媒报道,丹尼斯·维伦纽瓦执导的科幻大片《沙丘》将在今年威尼斯电影节进行世界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