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罗斯 老奶奶最大

澎湃新闻 2021-01-21 18:21 大字

原创 在俄国的 理想国imaginist 收录于话题#文学的理想国14个顾湘辞去工作选择在上海郊外的赵桥村隐居,如今已经六年了。用她自己的话说,她目前过上了向往已久的“钱少事少”的生活。她将在赵桥村的日常写成《赵桥村》,于前年由理想国出版。在自然、季节的变幻之中,一个上海郊区的小村庄被她谱成了一曲关于21世纪都市与郊区日常的咏叹调。

在顾湘记录自己千禧年前后在俄国留学岁月的一部早期作品《在俄国》中,这种咏叹日常的基调便早已存在。不论是写俄国还是写上海郊外,顾湘的语言都充满细节,她总能关照到日常生活的残破、永恒,她将极其平常的每一天都过得有滋有味,并妥贴地将之安置到属于她自己的节奏之中。

本期嘉宾顾湘,作家、画家董牧孜,媒体人

本期你将听到

03:15 从2011年到2019年,顾湘8年间都没出过书,她在干什么?她有创作焦虑吗?

05:42 在千禧年前后,顾湘为什么会选择去俄国留学?

09:56 “上海的冬天让我皱缩起来,但《在俄国》的冬天却相当明朗”

12:04 莫斯科光头党暴力事件频频发生败坏了普通人之间的相互信任

15:07 萌宠博主大V@顾不厌的社交媒体生活观察

16:32 “邻居空调的轰鸣声”是住楼房不可避免的事情,住在村里就没有这样的事情

17:46 《赵桥村》:在废土和科技交织的21世纪田园,书写关于季节与自然的终极浪漫

20:24 顾湘为什么辞职来到上海郊区过隐居生活

22:22 “时间是最宝贵的,不过有时候为了生存确实要牺牲一些时间”

24:17 “如果永远在工作,那我活着才没意思”

25:42 上班忙到没有闲暇,确实可能没时间了解自己的兴趣或者成为自己

27:30 生活里特别容易丧的人(如太宰治)其实是内心“有劲”的人,因为忧郁是低落的热情

29:40 顾湘身上那种自由散漫的文艺青年性格,从未被现实改变过

32:14 在北京时,顾湘因为“穷”被逼到要去当铺的经历

36:14 “我并没有因为青春文学好卖,就听出版社的建议多写一些青春文学”

37:08 “被郭敬明铭刻的传奇作家”顾湘,和那些80后作家依旧保持着联系吗

38:19 日常生活对顾湘创作的影响,“我希望来自真实的细节越多越好”

39:26 一个被猫给耽误了的旅行作家

41:15 “长篇小说对我而言太难了”冬天

本文摘选自顾湘《在俄国》

据俄国人传说,初雪这天在一块儿的恋人能白头偕老,今年的莫斯科却没有给任何有情人一次在骤雪初歇、四下银装素裹的清爽空气里散步的机会,所谓初雪在十月下旬足足下了一周,狂风暴雪,昏天黑地。

长达六个月的冬季正式登场,整个俄国跟着莫斯科将钟拨慢一小时,是名副其实的冬时制,远东地区的人看两个时间——莫斯科时间与当地时间,胳膊上不至于戴两个表,火车站、广场之类的场所是有两个钟的。

这样的坏天气,好人肯定能不出门。坏人我不太了解。此时正值歌剧院事件一周年,俄国人有自己的灾祸。趁着下雪,俄国人也自动欺身进入了那个普遍化的、有时代替了真知灼见的形象中:天寒地冻,压迫自上而下,巨大而神秘,深深地坐着,蹙着眉,不知道要怨恨谁——报纸上到处是大标题,诸如:“他们是怎么死的?”

这件事上,他们哭起来也不大痛快,仿佛总处在一个无法逃脱的将遭任意陷害的境况,无论在哪个时代,连照片上的人都是黑乎乎的身影,或有着一张愁眉不展、若有所思的脸,说的话则压抑暧昧。

许多人认为歌剧院事件对当权者而言无异于天赐良机,而上面确实也大肆炫耀,以增固权力。

但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报章媒体想要说:人民不高兴呢。实际上呢,他们高兴还是不高兴,为什么,仍然从来都不重要。

关键在于时机。所以只能看准时机不高兴才行。否则就可能闷闷不乐一辈子闷死,他们不在乎。但伟大的俄国人民不在乎谁在不在乎,他就是闷闷不乐,一直闷到灵魂被升华,说不笑就不笑,想笑的时候才笑。站在人民对面的只有冬天,他俩像一对彼此尊重、惺惺相惜的敌手。

人们一早严阵以待,该做的准备都做了,冬天如约从北边来,一年一次,双方都很酷,一个说:“来了。”另一个点一下头:“拔剑。”

这样的碰头一年比一年平静简练,连往年带点儿妩媚的微笑都免去了。然而,忘不了有那么好几回,冬天在俄国人生死存亡之际挺身相救,也可以说是俄国人拼了命救出自己的冬天使免遭沦陷,——因为没有你我会寂寞的。

俄国人和冬天就是这样的关系吧。

老奶奶最大

本文摘选自顾湘《在俄国》

我朋友的前女友是莫斯科人,她曾经向我抱怨他,说到激愤时,握起了拳头, 柳眉倒竖:“在俄国,女人最大!什么可都是女人说了算啊!”

她的妈妈靠外公的退休金生活,在家里待着,玩电脑游戏,只结了一个月的婚,从此只爱男电影明星。她的外婆崇拜光头党,也就是说她是个激进的、强硬的民族主义者。

我当时问我的朋友,她们对你如何,他说还不错,她原则上支持“真正现实的政治活动就发生在大街小巷”的暴力行径,对他倒蛮好的。电影《小偷》

后来我那个朋友去圣彼得堡了,我想起亲眼见过在下午熙熙攘攘的涅瓦大街上几个俄国青年把迎面走来的亚洲男孩推倒在地猛踹几脚扬长而去的事,不免为他担心。

据说光头党不打女的,丧心病狂者除外(实际上,电视新闻里也播出过光头党打死一名异族女性的画面),总的来说女生受攻击的情况较男生要少得多。

除了从那个莫斯科姑娘口中,我还从好多人那里听到“在俄罗斯,老奶奶最大”这种说法。

莫斯科的老太太有很多是很凶,谁的账也不买,走路上车横冲直撞,骨肉都是为了撞人而设计,就像碰碰车,头上还噼里啪啦冒着电火花,看见什么不称心的就破口大骂,上车如果没人让座给她,她就挑一个人命令他站起来,再骂他一通。

有天我在电车上和同学用中文聊天,旁边有一个老太太生气地瞪着我们,我想我们声音很低呀,不懂哪里得罪她了,我们站开了一点儿,她还是恶狠狠地盯着我们,并且嘟嘟囔囔起来,说着说着,大声对我们说:“说俄语!”不让外国人说母语是不是太奇怪了?她感到外语刺耳吗?我同学对我说当听不懂好了,我们一时没话说,又不想听她命令,就费劲地瞎七搭八硬说,老太太气得浑身哆嗦,对她旁边一名男子激愤地说:“你看她们!竟然不说俄语!怎么能这样!”

那位先生说:“那怎么了?”背对她不再搭理。我觉得他真好。老太太只好自己在一边咒骂。

但是我看见那些老太太们或肥硕宽广,或瘦小佝偻,举步维艰,一个人走在外面,常常顶着可怕的风雪,还是有种不屈不挠的样子,会想到她们这辈子真是受够了苦,称心事寥寥,是特别坚强的。

有段时间我挺疑惑的:在俄罗斯女人“大”在哪儿?虽然男人们普遍对女性殷勤有礼,也没有觉得女人过得特别好,在俄国小说里也没看到(后来我想到我看的大多数是十九世纪的小说)。电影《亚历山娜》

有天我终于明白了这件事,“老奶奶最大”不单是表示对老奶奶们的尊敬或形容她们的气势,理解了她们有这一家庭地位的由来,那是实实在在的一个由战争造成的现实。

俄罗斯在“二战”中损失了数字非常大的人(大部分是男性),赫鲁晓夫给出的官方数字是两千万,而戈尔巴乔夫说有两千五百万,总之,许许多多,包括老的少的,都上了战场,失去了生命。

在战后的几十年里,女人比男人多得多,许多孩子的家里没有男性长辈,同时因为住房 短缺,许多大家庭——后辈们——生活在一起——在老奶奶的房子里,于是在二十世纪末,老奶奶成为俄罗斯家庭的中心人物。

这件事和小说里的女性柔顺、奉献、受苦受难、被粗暴对待,并没有矛盾。

《在俄国》

顾湘 著

理想国 | 上海三联书店 2020-11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赵桥村》

顾湘 著

理想国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7《好小猫》

顾湘 著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5-5

(理想国将推出新版)

主持

董牧孜 郝汉

节目编辑 / 郝汉

后期制作 / 管薇

配乐

Infinity-Zemfira

Bossa Antigua-Paul Desmond

互动

在评论区或微博话题#Naive咖啡馆#

说出你的想法

联络我们

naivepodcast@163.com

声明

本节目由文化品牌「理想国imaginist」出品

内容涉及观点仅表示个人立场

欢迎大家共同参与讨论

原标题:《在俄罗斯,老奶奶最大》

阅读原文

新闻推荐

电影《没有过不去的年》 我们为什么过年?

《没有过不去的年》是由尹力执导,吴刚、吴彦姝、江珊、郭涛、吴军、林永健、刘丹、郭虹、丁嘉丽等主演的剧情片。影片1月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