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改变”让老人安享晚年 来宾市做大做强养老服务业扫描

来宾日报 2020-08-11 08:30 大字

住房舒适、膳食荤素搭配合理、闲时听歌剪纸……这是当前象州县怡养园养护院里老人们的晚年生活写照。

“我们来这里住了快一年,你说住得好不好?”近日,当来访人员随机问起院里84岁的周昆和老人时,他脱口而出。今年78岁的郞福胜和75岁的王善英两夫妻也在这个养老院惬意地享受着晚年的幸福生活。象州县怡养园养护院是一所集托老养老、康复治疗、休闲健身、社会救助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现在正按照五星级标准打造养老机构。

当前,来宾市60周岁以上老人约39.96万人。为做大做强养老服务业,来宾市以“四个改变”推动养老服务业“华丽转身”。目前,全市建成养老服务机构60家,实施建设康养特色小镇2家,累计10617张床位,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26.58张,高于自治区指标要求的每千名老人拥有25张床位数。

从“建”到“管”,在服务上发力。近年来,来宾市对养老机构既重“建”更重“管”,按照“政策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老人受益”的思路,市本级、象州、金秀民政园区养老示范园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忻城、合山民政园区已建成主体,武宣民政园区正在开展前期规划建设。探索有效的“公建民营”“公建公营”等养老产业经营模式。来宾市红水河护养院、合山市社会福利院(合山市华夏幸福公寓养老院)、象州县怡养园养护院等7家均采取“公建民营”模式运营,占县级以上养老机构数的70%。开展养老机构入住老人能力评估及星级评定工作,全市分别评出四星、三星、一星级养老机构3家、3家、1家,正在创建的四星、五星级养老机构各1家。同时,推行县级福利机构安宁(临终)服务标准化试点建设,满足群众多样化的临终服务需求,给予人性化关怀。

从“养”到“医”,在康养上发力。

县级养老服务机构全面打造集老年护理、医疗、保健、康复、托老养老等多功能服务项目为一体的“医养结合”型机构。兴宾区社会福利院与兴宾区人民医院共建“医养结合分院”,设立一级医疗机构,如果老人出现大病或急病,即通过“绿色通道”直接到医院就医;象州怡养园养护院设立医养康结合区域,设置医疗机构床位20张;金秀按“医、养、康”三位一体定位,推行具有瑶族特色的瑶药、艾灸、蒸熏等特色瑶医;武宣河马卫生院与河马敬老院联合打造医养结合服务大院,设置床位40张,为28位入住老人提供医疗、护理、康复、健康教育、慢病托老、临终关怀等“六位一体”的医养结合服务。

从“散”到“合”,在改革上发力。今年以来,来宾市采取”1+N”的模式完成乡镇敬老院法人登记工作,明确权责。为破解乡镇敬老院居住对象分散现状,来宾市积极整合管理资源,引导企业就近整合,将68家撤并整合成现在的50家,床位数1618张,在满足民政供养对象的基础上,空余床位可向社会开放,提高入住率,让入院老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从“实”到“虚”,在智能上发力。2018年以来,来宾市累计投入200万元,在6个县(市、区)建成10个集养老护理、日间照料、居家养老、文化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示范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来宾宏业康养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建设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通过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平台,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动态掌握老人的生活、健康、安全等状况;同时,可通过辖区内加盟的快餐店、浴室、超市等企事业单位和服务行业,提供助餐、助安、助急、助行、助购、助洁、助浴、助医、助学、助乐等“十助”功能,让老人、医生、服务商、子女之间不再有“距离”,构建移动式智慧养老生态。

□莫益路

新闻推荐

我的自画像 □象州县城东小学四年级 覃杰军

高个子,短头发,淡眉毛,小眼睛,戴着一副黑框眼镜,这就是我——覃杰军。我长相平常,但要在茫茫人海中找到我还是挺容易的,因为我有...

象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象州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